中小云廠商的榮光,停留在了4年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石恩澤 深圳報道

日前,中國第三大音視頻雲服務商七牛智能(簡稱“七牛雲”)終於接到了來自港交所的好消息。

過去15個月內,七牛雲對港股IPO十分執着,分別於2023年6月29日,2024年3月18日,2024年9月22日,三次遞表港交所。但前兩次,該公司都未等來聆訊。

更早之前,七牛雲還打算於2021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但後續因受中美審計監管博弈風波影響,而於2022年9月自願撤回美國上市申請。

時隔2年,命途多舛的七牛雲此番備戰港股,可與當初美股的心境大不相同。過去3年裡,七牛雲累計虧損7.57億元,且年虧損呈擴大之勢。因而,不少業內人士稱,上市港股將是七牛雲能抓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

然而,近年來,腰部雲廠商裡順利上市的優刻得、金山雲和青雲科技也逃不過虧損的困局。中國腰部雲廠商的榮光停在了4年前。

30億資本要一個結果

七牛雲成立於2011年,作爲中國最早從事音視頻雲服務的公司之一,外加其創始人許式偉因曾領導開發WPS office 2005而聲名鵲起,七牛雲一經成立就得到了資本的青睞。

在雲計算高速增長的那幾年,七牛雲一度成爲投資機構眼中的明星公司。公司的股東陣營相當豪華,包括淘寶中國、經緯中國、啓明創投、張江高科(600895.SH)、交銀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等明星機構。

10年時間裡,七牛雲先後獲得6輪股權融資,融資總金額超過30億元。

2021年之後,一級市場對於雲計算的熱度褪去。七牛雲原本打算一鼓作氣上市美股,但人算不如天算,趕上中美監管機構圍繞審計底稿一事相互博弈。局勢未明之前,七牛雲只能撤回向美國證監會遞交的上市申請。

期間,七牛雲可能也想過上A股科創板,但據該公司披露的招股書,七牛雲不僅上市前3年連續虧損,還連續3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低於15%,實在無法滿足A股科創板的硬性要求。

因此,纔會有市場人士分析,港股IPO是七牛雲上市融資的最後一個可行性方案。

而自去年以來,七牛雲連着三次遞表這個略顯着急的動作,又與其和A輪至F輪投資者簽訂的回購協議有關。

根據招股書披露,七牛雲在2023年6月26日,與A輪至F輪投資者簽訂協議終止附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贖回權。若是七牛雲無法在2025年1月1日前完成港交所上市,那麼七牛雲將以原始投資額的200%回購A輪投資者的股權;以原始投資額的150%回購B輪至E輪投資者的股權;以原始投資額的140%回購F輪投資者的股權。

然而,七牛雲近三年業績均處於虧損狀態。2021年至2023年,七牛雲的淨利潤分別虧損2.20億元、2.13億元、3.24億元;經調整的淨利潤分別虧損1.06億元、1.19億元、1.16億元。算下來七牛雲,3年累計虧損7.57億元,且年虧損呈擴大之勢。

另外,從現金流看,截至2024年7月31日,七牛雲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1.48億元,定期存款爲0.58億元,加總共計2.06億元。遠不夠回購的資金量。

此外,在宏觀環境複雜多變下,自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GP開始採取強硬手段,要求項目回購。根據禮豐律師事務所發佈的《VC/PE基金回購及退出分析報告》,13萬個項目將陸續面臨退出壓力,“上萬名企業家可能面臨數億元的回購風險”。曾經被資本捧得越高的公司,如今將遭受更大的反噬壓力。

在30億資本催着要一個結果的壓力下,不少業內人士分析,上市港股將是七牛雲能抓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

舊業務萎縮,新業務難撐大局

走到把上市當救命稻草,從側面也反映出,七牛雲自身造血能力不強。

迴歸公司基本面,作爲中國第三大音視頻雲服務商,七牛云何以至此?

首先,要從七牛雲的產品來分析。七牛雲的產品主要包括MPaaS(音視頻平臺即服務)和APaaS(應用平臺即服務),這兩塊業務加總佔整體營收九成以上。

其中,MPaaS產品服務對象是開發能力強、需求較爲靈活的客戶。APaaS解決方案,爲基於公司的MPaaS能力及利用其低代碼平臺的場景化音視頻解決方案,旨在使客戶僅需簡易部署,即可快速調用不同功能。

過去幾年以來,MPaaS業務一直是七牛雲收入的頂樑柱,收入比重超過70%。但近年來,佔收入比重大頭的MPaaS業務卻表現出了增長乏力的跡象。

2021年至2023年,七牛雲MPaaS實現收入分別爲13.70億元、8.75億元、9.75億元。同期,這項收入的佔比分別爲93.1%、76.3%、73.1%,亦呈逐年下降趨勢。

客戶數方面,2021年至2023年,七牛雲MPaaS客戶數分別爲6.88萬人、8.40萬人、9.25萬人,逐年增加,但客戶平均貢獻的收入卻從2021年的1.99萬元驟降至2023年的1.06萬元,兩年下降了47%。客戶保留率也從2021年的72.1%下滑至2023年的67.6%,兩年下降4.5個百分點。

而之所以出現這個情況,則於雲計算行業競爭加劇有關。

目前七牛雲業務中近八成收入來自公用雲業務。而公用雲業務近年來競爭非常激烈。一方面,近年來,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憑藉佔據網絡設施這一絕對優勢,快速崛起,搶奪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去年以來,雲計算行業掀起價格戰,市場競爭異常激烈。2023年4月,阿里雲宣佈核心產品價格下調了15%至50%,騰訊雲、移動雲等巨頭緊隨其後,部分產品價格降幅高達40%。

而七牛雲多年來銷售成本居高不下,2021年至2023年,其銷售成本佔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爲80.2%、80.1%、79%。在大廠之間白熱化的競爭下,進一步擠壓了七牛雲等中小廠商的生存空間。

作爲“後起之秀”的APaaS,雖然營收佔比逐年上升,2021年至2023年期間,由1.7%提升至21.1%,但業務規模仍然較小,難以對於業績形成支撐。不過,七牛雲在招股書中提到,“AIGC+音視頻APaaS”未來有望成爲音視頻APaaS的新形態。

然而,當下APaaS的市場空間也並不大。據艾瑞諮詢預計2024年、2025年APaaS的市場空間分別爲28億元、42億元。同時,AIGC音視頻賽道目前競爭十分激烈。

因此有分析認爲,若七牛雲要保持APaaS國內第二的市場份額,勢必要增加更多研發成本。對於已經虧損了3年的七牛雲來說,無益於雪上加霜。

綜合來看,七牛雲依靠APaaS業務短期內快速翻盤,將公司整體業績扭虧爲盈的概率不大。

中小云廠商的生存空間逼仄

若說七牛雲上市路不順,錯過了最佳時機,那麼順利上市的腰部雲廠商,如今過得如何?

作爲國內典型的腰部雲廠商,優刻得(688158.SH)、青雲科技(688316.SH)、金山雲(NASDAQ:KC)下滑的財務數據正透露出國內中小云廠商加速失血的局面。

根據各家2023年財報顯示,優刻得淨虧損3.43億元,金山雲淨虧損21.8億元,青雲科技淨虧損1.72億元。

上市後仍然難盈利,也讓資本逐漸對中小云廠商失望。

從各家市值上看,優刻得上市首日308億元,最新市值不足45億元;青雲科技上市首日39億元,最新市值11.5億元;金山雲上市首日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6億元),最新市值6.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

可見,中小云廠商的榮光,停留在了4年前上市的那一刻。

從整體雲計算市場發展進程來說,2020年,可以說是巨頭留給中小云廠商最後的窗口期。

據IDC歷年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金山雲在中國公有云IaaS中佔有約6.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僅次於阿里雲和騰訊雲。

但到2021年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前五分別爲阿里雲、騰訊雲、華爲雲、中國電信天翼雲和亞馬遜的AWS,金山雲已經被歸爲“others”。

待運營商殺入後,2023年下半年,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中,阿里雲、華爲雲、中國電信、騰訊雲和中國移動爲市場排名前五,市場份額總和爲70.8%;PaaS格局前五爲阿里雲、騰訊雲、華爲雲、AWS和中國電信,五家市場份額總和爲64.9%。

而在此之前,中小云廠商之所以能夠茁壯成長,則與大廠曾是他們最大的客戶有關。

根據金山雲招股書顯示,2020年字節跳動爲金山雲帶來了28%的營收,成爲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客戶。但字節跳動成爲金山雲“金主”的同時,也同步上線了火山引擎平臺,宣佈進軍雲計算領域。

2020年,大廠們決心對雲業務下重注。2020年4月,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再投2000億元。一個月後,騰訊亦宣佈,未來5年將投入5000億元。

如此鉅額的資金投入,還只是巨頭們未來3到5年投入戰場的預備資金。對於歷年營收不過百億元的中小廠商來說,它們遠沒有這樣的資金實力去抗衡。

當客戶變身對手之後,在馬太效應下,中小云廠商逐步被逼到牆角。尤其是爲留住高端人才,中小云廠商需付出更大的成本。

2022年至今,優刻得多位高管接連出走,包括聯合創始人兼COO華琨、核心技術人員楊鐳、副總裁賀祥龍以及聯席CTO王齊等人。接連的“人事地震”後,原本的創始人團隊僅剩CEO季昕華一人。

而上述成功上市的腰部雲廠商所面臨的困境,就是七牛雲的前車之鑑。當七牛雲上市後,市場整體存量競爭的烈度,只會愈加嚴重。

值得一提的是,近2年,AI的興起,讓中小云廠商將AI視爲可差異化的新出路。優刻得、青雲科技、金山雲都紛紛推出自己的AI算力雲服務方案。

但以互聯網背景雲廠商爲代表的AI研發陣營,可以大模型爲抓手;以運營商爲代表的雲廠商,可以爲整體AI發展提供堅實的資源基礎。

那麼問題來了,走差異化的第三方創業型雲廠商,能夠提供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