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行“卷向”對公貸款

本報記者 郭建杭 北京報道

近日公佈的三季報中,多家A股上市中小銀行的對公貸款增長亮眼,成爲支撐銀行資產擴表的重要部分。

聯合資信金融一部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從上市銀行三季度貸款情況來看,對公貸款普遍增長較好。在國家政策引導下,貸款結構隨着宏觀經濟結構的調整,向實體經濟方向轉型,普惠、綠色、科技等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大型項目方面存在信貸需求,使得整體對公貸款增長較好。”

對公貸款增長

A股10家上市農商行三季報數據顯示,多家銀行期末貸款餘額較年初有所增長但增速放緩。從貸款結構的變化來看,多家銀行的對公貸款增長穩定。

例如,滬農商行(601825.SH)的三季度數據顯示,貸款和墊款總額7433.17億元,較上年年末增加318.34億元,增幅爲4.47%;對公貸款餘額4802.86億元,較上年年末增加282.62億元,增幅爲6.25%;在個人貸款部分,滬農商行在10家A股農商行中表現較好,個人貸款餘額與上年年末基本持平。

渝農商行(601077.SH)也呈現出對公貸款增長較快的情況。民生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期末渝農商行總資產同比增長4.8%,貸款總額同比增長5.3%,前三季度對公貸款餘額同比增長9.7%,個人貸款餘額實現同比-0.4%的變化。

張家港行(002839.SZ)三季報顯示,2024年三季度末總貸款餘額 1361.57億元,較年初增長90.57億元,增幅7.13%。其中公司貸款及墊款比上年年末增長15.84%,票據貼現增43.20%。

常熟銀行(601128.SH)的對公貸款餘額實現兩位數增長,零售貸款也實現正向增長。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常熟銀行總資產規模爲3627億元,同比增長10.4%,貸款餘額2397億元,同比增速9.7%,其中對公貸款餘額較上年年末增長14.12%,佔比上升至37.2%。同時,零售貸款較上年年末增長3.2%,保持穩健增長。

銀行機構在過去幾年中加大零售轉型力度,以擴大客羣來應對行業競爭壓力。但隨着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零售業務受房地產按揭貸款減少、信用卡業務疲軟的拖累,短期內零售業務難以實現突破,對公業務重新成爲銀行激戰重心。隨着9月下旬以來穩增長政策加碼、持續降息以及以舊換新的消費領域刺激政策,業內也在關注未來零售業務將走向何方。

上述聯合資信金融一部人士認爲:“隨着一攬子政策的持續落地,宏觀經濟有望逐步復甦改善,同時持續降息背景下,融資成本壓力得到有效緩解,未來信貸有效需求將逐步恢復,在需求端將得到逐步改善;2024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關於做好續貸工作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豐富續貸產品,優化貸款服務模式,完善續貸產品種類,明確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和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及農戶經營性貸款等均可以續期,進一步提高中小微企業續貸業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緩解其融資壓力,有助於推動小微貸款業務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隨着存款利率的持續下調,銀行淨息差收窄壓力將逐步緩解,銀行本身的盈利壓力減小,也將更有助於對信貸業務的發力。”

錯位競爭

在42家上市銀行的三季報中,多數銀行機構都顯示出在對公業務方面的強勢態度,對公業務也普遍增長較快,農商行也面臨貸款競爭壓力。

上述聯合資信金融一部人士指出,2024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受到內需不足、外部衝擊等多方面的挑戰,宏觀經濟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在此大環境下,整體信貸需求減弱,對銀行的信貸增長帶來較大壓力。優質資源的稀缺性也帶來同業競爭的加劇,而大型銀行業務逐步下沉,搶佔市場優質資源,由於具有資金成本較低等多方面優勢,使得農商行對新業務的爭奪稍顯乏力。但這也並不意味着農商行的貸款競爭能力偏弱,農商行業務侷限於當地,普遍將業務定位於“支農、支小、支微”,與大型銀行的貸款客戶定位存在差異,整體客戶結構更爲下沉,且在當地經營時間較久、營業網點覆蓋廣泛,對於縣域的服務程度高,整體客戶基礎較好,同時得益於決策鏈條較短,在經營地區普遍具有較好的競爭力,貸款業務在當地的市場份額普遍較高。

當銀行機構紛紛“卷向”對公貸款,未來從貸款結構來看,貸款投放重點領域有哪些?

根據人民銀行金融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9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257.71萬億元,同比增長7.6%。2024年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02萬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1.94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3.46萬億元,新增貸款仍集中在企(事)業單位貸款。

上述聯合資信金融一部人士表示,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以及本外幣基礎設施相關行業中長期貸款的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同時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涉農貸款、高新技術企業貸款的增速也較高,爲2024年貸款的主要增長方向。從信貸結構看,貸款更多投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隨着經濟結構的逐步轉型,貸款結構也在相應調整。房地產、政府融資平臺等領域信貸投放趨緩,綠色、科技、普惠等領域信貸投放持續發力。

該人士指出:“從上市銀行貸款投放情況來看,企業貸款爲貸款增長的主要來源;多家上市銀行三季報中提出,民營企業貸款、科技型企業貸款、綠色信貸、普惠小微貸款等業務較好增長,也符合上述整體貸款情況。從國家政策導向來看,預計未來製造業、普惠小微、綠色、科技仍將是貸款投放的主要方向。”

對於未來農商行的貸款投放結構方面,上述聯合資信金融一部人士認爲,首先仍要堅持國家對於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導向,堅持“支農、支小、支微”的經營理念;其次,在細分領域方面,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向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持續發力;最後,與大型商業銀行錯位競爭,尋找穩定的客羣和市場,持續提升自身競爭力。

從幾家頭部農商行的三季報數據也可“管中窺豹”其貸款投向。

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6月,滬農商行成立科技金融事業部,成爲上海地區銀行業首個總行級的事業部,更明確要打造科創金融爲特色的全生命週期科技金融的服務體系。截至9月末,滬農商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1102.88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19.21%,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規模佔比80.21%;科技型企業貸款客戶數4080家,較上年年末增長24.58%。

渝農商行的對公業務則在政信端發力。中泰銀行團隊在2024年年初發布的渝農銀行的研報中指出:“從具體貸款投向來看,對公端以政信和產業類爲主,近年來佔比還在不斷提升。”廣發證券在渝農銀行2024年中報點評中指出:“2024年上半年貸款同比增速4.9%,較前期有所回落。結構上來看,2024年上半年經濟弱預期下零售需求疲軟,零售貸款同比下降0.9%;對公端穩健發力,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對公貸款同比增長8.0%,基建貸款實現高增長,增長341億元。”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