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民進黨完美風暴正在形成

中時社論

電價7月1日上漲,平均漲幅8.4%。政府說是國際燃料價格上漲,臺電今年採購成本將增加3000億元,財務壓力太重,不得不調漲;又說各國電廠多已提高電價,漲幅約在13%~45%間,臺電漲幅較低,而且只漲大戶,97%的住家及小商家不漲,民生用電不受影響,物價應可維持穩定。政府說詞看似合理,卻忘了臺灣通膨大火早已蔓延,又低估戰爭和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加上政治算計的電力與能源政策,多重後遺症即將發作,年底選舉將屆,民進黨完美風暴正在形成。

不均衡通膨 庶民喊苦

表面上看,這次電價上漲,漲的是高壓及特高壓用電戶,漲幅高達15%;家戶用電在1000度以上調整9%,以下的部分不調整;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等庶民經濟活動場所也不調整。

看來確實只漲大企業與富人,但這只是表象,忽略了電價成本可以轉移,及1年來節節高升的物價早已對庶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電價調整的連鎖效應可能成爲壓垮他們正常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企業增加的成本可以轉移,譬如北捷公司已26年未調整票價,這段期間電價上漲超過20%,因而考慮調整票價,由乘客分擔增加的成本。再如國旅業,旅館用電不在凍漲之列,大型觀光飯店用電負擔增加。但過去3年國旅業在疫情打擊下營收銳減,業者多苦撐待變,電價上漲後房價一定跟着漲,最後還是由消費者負擔。據報導大學電費負擔增加,將調整相關收費,可見即使只調漲大戶電價,一般大衆的支出還是會增加。

全球陷入通膨風暴已超過1年,臺灣在進口成本推升下亦不能倖免,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39%,已連續10個月超過2%的通膨警戒值,更連續3個月飆破3%,爲近10年來最嚴重。主計總處估計今年全年失業率約3.6%、CPI年增率約2.48%,痛苦指數(物價指數+失業率)將飆高到6%。2020年綜所稅高低差距急速擴大到148.6倍,財富結構已從「M型」化轉向「L型」,出現嚴重低薪化現象,庶民人數更多、日子更辛苦。

更糟的是,臺灣的通膨是一種不均衡的通膨,價格上漲主要反映在食物與居住上,這兩項支出佔低所得者收入的6成,較富裕者只佔4成。這波通膨食物上漲最兇,主計總處6月7日指出,雞蛋漲幅創41個月新高、豬肉87個月、麪粉125個月、外食費是163個月以來新高。雞蛋是經濟弱勢家庭最主要蛋白質來源,漲了將近3成,現在可能吃不起了。房價也漲很大,並帶動租金上漲,依據內政部委外調查,過去3年臺中租金漲幅13.7%,爲6都最高,最低的桃園也有4.3%,房租上漲對30到45歲族羣的生活影響最大。換言之,這波通膨將讓較低收入者的日子更難過。

CPI數據失真 自欺欺人

在疫情與戰爭的破壞性衝擊下,全球經濟早已危機四伏,臺灣雖受惠於全球製造鏈調整,出口反而暢旺,GDP成長亮麗,CPI增幅與鄰近國家相比也算溫和。但疫情與戰爭仍看不見盡頭,能源與糧食價格將續漲,加上地緣政治對臺灣經濟可能的影響,不能對經濟前景盲目樂觀。

臺灣CPI上漲看似溫和,其實是假象。第一,政府統計有失真的問題,譬如調查房屋租金,太過偏重社會住宅,但社宅租金行情普遍低於市場,以致CPI數據失真。第二,政府的手介入市場太深,譬如電價凍漲4年,液化天然氣卻漲了2.6倍,等於政府借錢美化數據。不真實的CPI卻讓官員沾沾自喜於「溫和通膨」,而忽略了應有的警惕。

民進黨善於宣傳,往往被自己塑造的假象欺騙,因而失去第一時間糾錯的機會。這次電價調整其實選在錯誤的時間點,不但將造成通膨進一步惡化,謹小慎微的調幅對臺電財務危機的幫助也很有限,可見民進黨政府不得不調的壓力。

隨着通膨問題惡化與電價調整彰顯的電力與能源政策破產跡象,民進黨的選舉完美風暴正在形成。問題是反對黨有沒有能力用最簡單的語言,讓庶民對危機有感、對改變有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