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防疫神話破滅 經濟也將打回原形

社論

隨着新冠疫情的擴散,蔡政府吹噓的「超前部署」已經破功,更讓人擔心的是,諸多跡象顯示,曾經因中美貿易戰科技戰而暫時掩蓋的經濟問題,正逐漸浮現,禍不單行的疫情將使問題更加嚴重。蔡政府若不面對問題,疫情的潰敗將延伸到經濟。

相較蔡政府執政前兩年,臺灣投資低迷、薪資停滯、處於所謂「悶經濟」,最近兩年情勢突然好轉,投資增加、經濟成長上揚、股市長居萬點之上,半導體產業全球成爲最醒目,爲各國欽羨的對象,甚至創造出臺積電「護國神山」的神話

受惠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

何以致之?是蔡政府推出了什麼轉敗爲勝、振衰起敝的政策嗎?非也!蔡政府並未推出什麼偉大、特殊且有助投資與產業的大政策,基本上得之於外力者多,來自於政策助力者少。而所謂外力,主要就是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全球供應鏈爲之大亂,因此讓回臺投資的臺商增加,與此同時,來自美國轉單效應,與來自大陸的搶出貨效益同時出現,讓臺灣出口在疫情期間仍飆出二位數的高成長。

段時間,蔡政府做的事,大概就是給臺商零利率貸款優惠,以租稅大赦吸引臺商資金回臺;這些做法很難視爲投資環境的改善,過去也做過多次,但效益有限,這回能有效果,真實且關鍵的因素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而非民進黨政府政策有成。

在這波科技戰中,各國體認到半導體制造能力的重要,臺積電成爲各強權爭取對象;今年初的全球汽車晶片缺貨,歐、美、日等都透過外交途徑向我國政府「索取臺積電產能」,但未幾在國外主要的財經專業媒體上,開始出現質疑之聲,認爲全球半導體對臺灣的依賴,已經「達到危險等級」。而臺灣也非常「不爭氣」,在此時刻先是出現嚴重缺水科學園區水車大排長龍的奇景躍上國際媒體;接着再來兩次全臺大停電與分區供電缺電陰影再次浮現;與此同時則是疫情再起,全臺進入3級警戒

這當然讓外媒再次擔心,臺灣作爲全球半導體主要生產地的安全問題;疫情惡化是短期因素,缺水、缺電則是長期因素,臺灣同時面臨長、短期負面因素衝擊,其影響恐怕會加劇、加深,短期衝擊變長期影響。

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日本經濟新聞》以「八重苦」(缺水、缺電、缺疫苗、缺人才等)形容臺灣企業的處境,並指臺灣有着「高科技形象背後脆弱的基礎建設」;彭博指臺灣疫苗無着落,將導致半導體優勢被侵蝕,且認爲臺灣迴避從大陸採購疫苗,若無法從其它地區採購到足夠的疫苗,將會出現更嚴重的晶片短缺問題,「長期下來,可能侵蝕臺灣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優勢」,臺灣因「半導體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式微」。

更值得注意的是,歐、美、日、大陸都要強化半導體制造,美國政府號稱要補助半導體500億美元,歐盟則通過強化半導體自主的計劃,大陸則飽受美國「卡脖子」之苦就更不在話下;加上美國大手筆以3兆美元推動基礎建設等計劃,全球經濟與產業格局面臨變數,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來看有壓力與隱憂,偏偏此時臺灣暴露出缺水、缺電的問題。半導體領域要維持競爭力唯一的途徑就是持續投資更先進製程,而越先進的製程,消耗的水電就越高,臺灣的資源能否繼續支持半導體持續發展成問號

去年臺灣防疫成功,蔡政府與官員得意忘形,全然陶醉大內宣中,許多該做的事未做,疫情爆發,外界才發現政府什麼都沒有準備好,比如快篩與檢驗能量不足、防疫SOP鬆散、病牀不足、疫苗沒買等等。

經濟方面也雷同企業界擔心缺電風險,政府就以竭澤而漁的方式暴用電廠與電網,緊繃的供電稍有差池就會發生大停電;爲安民美化而備載容量數據、用大內宣強調綠電推動有成,但碰上狀況顯然就失靈了。缺水更是多年老問題,從竹科廠商運用水車之純熟即可看出。

全球股市名人巴菲特有一句廣爲引用的名言:「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形容在市場情勢惡化時就看得出哪些投資是錯誤或風險過高。蔡政府的防疫神話成了「在裸泳」,千萬不要讓經濟成就也是「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