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打詐打假球 數發部別變身老大哥
中國時報社論
數位發展部砸12億元推動「智慧防詐與數位信任應用發展計劃」,要從網路平臺源頭識詐阻詐,但國民黨智庫示警,未來數發部會成立「假訊息委員會」,審查過濾各類網路訊息,憂心此舉系利用科技打詐、查假之名,作爲打壓異己的政治工具,最後淪爲執政黨鷹犬,以掩蓋打詐不利的事實。
詐騙通報APP 負評不斷
數發部數位產業署推動的這項計劃,分4年辦理,規畫開發政府、民衆及產業使用的智慧防詐工具,鎖定國際FIDO安全身分識別、隱碼技術、電子簽章、區塊鏈等4大技術,其計劃推動者是前數發部長唐鳳,但唐鳳因爲在陳建仁內閣任內背鍋打詐不力,賴政府上任後即黯然下臺。
新任數發部長黃彥男上任即宣誓全力打詐,並表示自己就是因爲要打擊詐騙才加入卓榮泰內閣。所以,各部會打詐動起來,除了立法院透過修法加強打詐相關法源之外,各部會在明年度預算中也編列不少打詐宣導預算,行政院更宣佈中央政府2025年編列73億元的打詐預算,未來更要建立「生態系」,以公私合作方式,推出更新、更有效的打詐作爲。
其中,數發部花了1300萬元開發「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APP」,還找來不少名人代言試用,但上路沒幾天,網友負評不斷,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更怒轟數發部是飯桶,這番飆罵說到老百姓心坎,特別是這幾年政府不斷喊打詐,但詐騙件數和被害人的數據卻不斷攀升,不少年輕人蹺家到海外加入詐騙集團,甚至連律師、警察都受不了詐騙集團誘惑,淪爲詐騙共犯。
只是數發部澄清沒花6千萬元,還說測試版才上架且已有點成效,但網友和立委並不埋單,批評從8月就說要上線卻一直拖,這幾個月又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被騙,且APP介面不流暢,找不到上傳可疑訊息的按鈕,過去被騙的以中老年人居多,此介面應該要對症下藥,讓這些人好操作爲主,而不是胡亂燒錢。
網友最擔心的還有數發部如何去辨別這些網路檢舉投資訊息的真僞,哪些是行銷廣告,又有哪些是包着糖衣的詐團幌子,甚至可能是惡意檢舉,且系統無法即時辨別下架,民衆一旦上當也難以挽回,日後若數發部有所疏漏,反而淪爲詐騙共犯,所以數發部搬出再多已通知下架的統計成果,也難解答民衆的質疑。
假訊息委員會 打擊異己
尤其數發部不只打詐,黃彥男日前還宣示要對於網路假訊息有所因應,未來會和NGO團體合作,成立類似「假訊息委員會」,透過委員討論的機制來過濾網路上的真假訊息,經事實確認後,就可以要求下架。黃彥男或許忘了2022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通過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還有更早先的「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都是爲了打擊網路假訊息的目的而訂定,但因爲對訊息內容實質審查,並予以重懲重罰,引來侵犯言論自由的爭議,最後胎死腹中。如今「假訊息委員會」捲土重來,恐是想「借殼上市」,當然遭外界質疑有濃濃政治意味,唯恐淪爲執政黨打擊言論自由的工具。
從過去的電信詐騙到現在的網路詐騙,政府宣誓打擊詐騙已經20年,期間也使用不少手段。過去詐團藏身大陸,2009年4月,兩岸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才遏制猖狂的詐騙集團。但隨着網路無遠弗界,詐團行騙天下,再多「空中監獄」班機也載不回前仆後繼的詐團成員,加上兩岸關係冰凍,也讓打詐未竟全功。
諷刺的是,數發部花千萬元做了一個被人罵到臭頭的APP,負責打擊跨國詐欺、毒品等犯罪的刑事局國際刑警科,出國辦案經費竟不增反減,包括遣返海外落網的詐團費用每年僅438萬元,僅是明年度中央政府媒體宣傳費用的0.3%。賴清德總統屢次宣誓要打詐,相關單位卻只在境內閉門造車搞內宣,打詐變成打假球,如何能令民衆有感。
打詐是全方面的作戰,行政院花錢要用在刀口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發部要查假訊息,也必須於法有據,且不能違反法律的比例原則,否則就是在網路「查水錶」,侵害言論自由。其實數發部的工作很多也很複雜,但可別走回過去警總「老大哥」的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