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別讓美麗之島埋下死亡陰影

中國時報社論

美國宣佈將對臺軍售「火山佈雷系統」後,民進黨政府表示誠摯感謝。但許多政學界人士表示憂心,怕受害最大的是平民百姓,且佈雷已屬違反《渥太華禁雷公約》。但陸軍司令部則出面強調反戰甲車輛地雷非屬《渥太華禁雷公約》禁止使用者,且該型地雷具有定時自毀裝置,軍方將在兼顧人道與作戰規範下,「負責任」的運用此項裝備。

在自己家園被炸成傷殘

此事可分爲三個層面來談。第一,就違反《渥太華公約》來說。該公約在1997年通過。公約規定,締約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使用、發展、生產、獲取、保留或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唯一例外是各國可爲排雷培訓目的,保留或轉讓少量殺傷人員地雷;現存的所有殺傷人員地雷將在公約生效後的4年內予以銷燬,現有雷區在10年內清掃乾淨。

簽署公約的緣起來自於國際紅十字會。它的外科醫生目睹了殺傷人員地雷在世界範圍內給平民造成的廣泛而且可怕的後果。地雷本質上不能區分平民和士兵,而區分原則是國際人道法的基本要求。更大的傷害是,地雷在戰爭結束很長時間後,還在繼續爆炸,大多是造成平民的死亡和殘疾。這種傷害最可怕的是,從地雷爆炸中倖存下來的人一般都肢體粉碎而需要截肢,他們往往終生殘疾,還要忍受殘疾帶來的社會、心理和經濟影響。避免地雷對平民造成傷害,這纔是《渥太華公約》的核心。美國要臺灣買這種佈雷系統,傷害最多的最後必定是臺灣人民,這一點國際公約已經給出了回答。

第二,就現實面來看。現今戰爭中仍在使用佈雷系統的,就是俄烏戰爭。去年10月,烏克蘭佈設了反坦克地雷,但俄軍偵測系統會反制。烏克蘭曾公佈過一輛俄軍裝甲車被反戰車地雷炸燬,但烏軍的說明卻認爲是俄軍不想打仗了,自殺式的衝向地雷區。而俄軍士兵則坐在地上頹然喪氣。但去年11月,烏克蘭收復赫爾鬆後,卻發覺該地區被佈滿地雷,必須經過排雷才能自由行走,「城內的人道處境非常艱難」。

烏克蘭總理什米加爾受訪時指控俄羅斯製造了全球最大的地雷區,面積達到25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臺灣的7倍大,「這不僅讓民衆出入困難、生命受到威脅,同時也對烏克蘭的農業造成重大破壞」。以後烏克蘭的農民可能在自己家園被地雷炸成傷殘,這是多大的傷害。如果此狀況發生在地狹人稠的臺灣,人民還能生存嗎?

戰備不如尋求兩岸和平

回到臺灣來看,依照國防部說法,要布的是反坦克地雷,以遏阻共軍登陸。但問題是登陸前共軍難道不會進行海空轟炸,以掃清軍事設施與地雷佈設嗎?如果國軍是在共軍發動登陸前即已先佈雷,如何知道共軍會從哪裡登陸,若非在佈雷區登陸,地雷所殺傷的難道不是臺灣平民百姓?

臺灣是海岸特性,西海岸沙洲潮汐往往因大雨颱風改變地形地貌,這便是爲什麼沿海有各種鯤鯓沙洲。如果布了雷,大雨一衝,地形全變,沿海沙洲裡的地雷流動移位,臺灣海濱的美麗灘岸中,是否埋着死亡的陰影?當海岸被地雷包圍,沿海漁民怎麼生存?這島嶼還能住人嗎?

從臺灣的現實來分析,美國想賣的火山地雷系統更適合於烏克蘭,而非臺灣,因爲在陸地纔有坦克裝甲作戰的空間。就算民進黨政府要扈從美國的不對稱作戰,可攜帶式的反飛彈、反坦克武器,也比地雷更適合。

然而,無論多少戰備,都不如尋求和平來得重要。中華民國處在兩強的夾縫中,生存不易,無論哪一個大國都足以滅了中華民國。擺脫一邊倒的親美政策,與大陸對話是上策。唯有維持兩邊等距的友善關係,在平衡中,才能得到生存的最大空間。單一依賴,成爲一方的棋子,或藉大國之勢生事,都是自毀的悲劇。

小國寡民,不與鄰近大國和平相處,卻處處挑釁,幫另一個大國去撞門叫陣,然後天天喊着他們會來打,這不是一個愛臺灣、愛人民的政府。臺灣人民一定要覺醒,反對購買美國佈雷系統,千萬不要讓臺灣──我們的家園,這「美麗島」變成「地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