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粵港澳大灣區是市場和技術的“試驗田”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水平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自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佈以來,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取得階段性成效,粵港澳大灣區正朝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的目標前進。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6%的人口總量,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羣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二位,區域合作的加深也爲粵港澳大灣區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

在《每日經濟新聞》創刊20週年之際,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林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市場和技術的“試驗田”,大灣區最重要的就是對外開放。

優化營商環境關鍵在於讓企業家有信心

NBD:《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已有5年,這5年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新變化和新趨勢?

林江:我覺得,這5年大灣區主要是在基建上做出了不少成績,例如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這些標誌性的基建,都帶有非常明顯的灣區特色。還有就是跨市地鐵,除了廣佛地鐵早已開通運營外,廣州與東莞、東莞與深圳之間都將迎來跨市地鐵。跨市地鐵是很創新的概念,讓地鐵不再僅僅是城市內部的交通工具,而是讓地鐵城際化了。這些基建促進了灣區城市間的融合。

另外,港澳跟內地城市在科技合作上邁上了更高的層次,比如說,香港中文大學有了深圳校區,香港科技大學有了廣州校區,這不僅是高等教育的跨境延伸,也標誌着大灣區城市在科技合作領域有了進一步的拓展。我經常給香港公務員上課,過去香港人基本上只關心自己的事情,現在他們都很關心大灣區發展對香港的影響,這其實是前所未有的事,這對於灣區融合發展來說是一件很可喜的事。

NBD:過去5年,粵港澳大灣區遇到了哪些挑戰?

林江:從正面角度看,地鐵聯通、高鐵聯通、高速公路聯通,這些都是大灣區看得見的成果,但是這裡面也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像廣深港高鐵,我經常從廣州去香港,一般坐到深圳北就下車了,因爲從廣州南坐到香港西九龍(票價)是215元,但是從廣州南到深圳北、深圳北到香港西九龍,分別只要七十幾元。這兩段鐵路計價機制很不一樣,很難協同,客流量基本上到深圳北就流失了。

現在大灣區交通已經很便利了,再大量增加基建設施,未來可能存在供給過剩的問題。

NBD:優化營商環境是增強經濟活力的關鍵舉措,對此您有哪些建議?

林江:優化營商環境有很多內容,包括提高政府辦事效率、降低企業稅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我們去行政辦事中心,多少分鐘之內就辦完了事,甚至足不出戶可以在線處理,這些都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標誌。

優化營商環境,關鍵在於讓企業家有信心,要讓企業家相信營商環境包含法治準則和政府的服務效率。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我們現在太注重技術性問題,這沒有辦法解決企業家精神,關鍵在於要把企業家精神激發出來。

全國民營企業看廣東,看廣東就是看大灣區。要通過大灣區的對外開放來倒逼改革,你不改革人家就不來。

大灣區是市場和技術的“試驗田”

NBD:今年6月底,深中通道正式開通,這將給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佈局帶來哪些影響?深圳是否面臨產業向西轉移到中山的問題?

林江:產業轉移主要出於兩種原因:一種是成本考慮。一家企業在深圳做不下去了,但是產品在行業內還有一定的競爭力,深圳的地價、房租、人工這些要比中山高,爲了降低成本,它可能就會向中山轉移。第二種是從產業鏈佈局的角度考慮。粵西的產業可能跟它的產品有高度的相關性,爲了尋求合作伙伴,可能會轉移到中山。但這種情況應該不多,因爲即使沒有深中通道,也可以去找人家合作。

這種產業轉移能不能持續還不好說,因爲我看不到中山爲深中通道出臺了哪些有別於以往的政策措施。我們要避免陷入一種迷思,好像深中通道開通以後就會有很多企業準備遷到中山,我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我們要看到這裡面有很複雜的原因,產業轉移既有成本因素,也有產業鏈因素,有可能跟深中通道沒有任何關係。

NBD: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升級中,哪些產業未來有望成爲新興的增長點?

林江:大灣區高度依賴對外開放,凡是需要對外開放才能做大做強的產業,不管是半導體還是生物醫藥,都離不開大灣區。這些產業一般都是先在大灣區發展一輪之後,積累了一些產業經驗,再擴大到內地。

所以,大灣區其實是市場和技術的“試驗田”,凡是有利於對外開放或者需要藉助對外開放來發展的產業,都需要大灣區。

要讓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NBD:您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在當前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林江:大灣區不在於港口有多麼厲害,大灣區的核心是港澳,尤其是香港,而香港的作用就是對外開放。

國家要求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那就要通過制度創新吸引更多的高端製造業,吸引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產業進入大灣區。我們必須要進行制度型開放。

在地緣政治錯綜複雜的情況下,我們國家應該更好地發揮香港的作用,大灣區是因爲有香港,才能在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顯示出自己的價值。

NBD: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您有哪些建議?

林江:從重要程度來看,首先要讓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是大灣區最重要的事情。經濟活動都是有國際標準的,香港最怕的是與國際標準漸行漸遠,理想的結果是採用更高的標準,進而帶動整個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

香港要堅持既有價值,一定要有定力。現在香港正大力推行高才通、優才計劃政策。

對香港來講,關鍵不在於高才通、優才計劃提供了多少優惠,不是政策越寬鬆越好,而是要有針對性,吸引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人才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