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論譠社》大災難:無底線的大國鬥爭(張文基)

拜登政府巴不得讓烏克蘭成爲俄羅斯的越南,折損俄國軍力也消耗國力,甚至導致普丁的下臺。拜登的邏輯是什麼?(達志影像)

最近因爲烏克蘭事件美國和俄羅斯的衝突迅速加深和擴大,兩個核武大國有可能走向直接武裝衝突。另一方面,美國衆院議長裴洛西高調的宣佈訪臺,直接衝擊中國的底線,雖然在出行前幾天以染上新冠病毒爲藉口,延緩出行,暫時避免了美中兩大超強的攤牌。然而,這種極不負責任的戰爭邊緣遊戲,會不會釀成毀滅性的後果?美國爲什麼要這麼做? 它圖什麼?能逹到它的意圖嗎?世界將如何變化?如何避免毀滅性的災難?

無論是烏克蘭,俄羅斯, 還是西歐國家,烏克蘭戰事的擴大和拖延都不符合各自的根本利益,但是拜登政府卻巴不得讓烏克蘭成爲俄羅斯的越南,折損俄國軍力也消耗國力,甚至導致普丁的下臺。拜登的邏輯是什麼?

首先必須認識到今天的美國精英已經背叛了獨立建國時的理想:建立一個獨立的自由、民主、普遍福利的新型國家。爲逹到這個目的,必須反對以英國爲代表的制度:對外實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對內壓制和剝削大多數一般人民,只爲貴族和金融寡頭服務的制度。 然而,自從1913年歐洲金融力量透過聯準會的建立,利用金錢逐漸控制了美國民主的最重要機構:總統、國會、司法、媒體……,美國已經不是從前的美國。

金融寡頭無祖國,他們只是利用美國的國家機器,替他們打開控制金融自由流動的壁壘,那就是主權國家。因此,有能力不受他們控制的國家,如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就必定是他們最終的敵人,而任何歐亞大陸內國家間的走向合作更是必須被無情摧毀。

普丁和大多數俄羅斯人反美嗎?31年前,蘇聯人以和平的方式拋棄了史達林式的共產主義,讓東歐共產國家和平的脫離華沙公約組織選擇各自的道路、讓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和平的脫離了蘇聯、自動放棄了許多武器,擁抱西方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希望能從此走上資本主義的康莊大道。普丁當時不僅不反西方,還積極的想融入西方,但是他及許多熱愛俄羅斯的人,最終深刻的感覺到西方美國不會接受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即使它是友善的。做爲一個愛國者他必須奮起保護俄羅斯的利益,也因此慢慢的他覺得中國纔是朋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個國際社會共同接受的主權國家,當然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必須受到譴責!但是,爲什麼大多數的國家對美國以前主導的透過武力肢解主權國家南斯拉夫、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卻沒有義憤填膺?

烏克蘭的悲劇不大可能短時間內會解決,因爲俄羅斯的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遠不如預期,無法迫使烏克蘭接受俄羅斯的和平條件。由於對俄軍的忌憚降低,最近美國和歐洲國家加大對烏克蘭提供武器,如坦克、大炮、防空及反坦克飛彈、無人機甚至必要時的飛機。 西方雖然無法支持烏克蘭戰勝俄羅斯,但是卻有能力將戰事拖延下去。

西方一直想迫使中國與俄羅斯劃清界線,但是中國豈能忘記脣亡齒寒的古訓!有中國的支持,西方的經濟制裁就不可能打垮俄羅斯。西方宣傳俄羅斯被「絕對」孤立了,但是事實上,地球上的人口大約是75億,其中參與制裁的,除了日、韓,臺灣外,絕大多數是白種人爲主的48個發達國家或地區,人口數大約是11億。難道,其他64億沒有制裁俄羅斯的人微不足道。事實上這些國家和地區纔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希望和市場。

華盛頓顯然認爲局勢的發展對美國有利,它破壞了俄羅斯和西歐的經濟和政治合作,也孤立了俄羅斯。但是長期而言,未必有利。首先抵制便宜的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農產品和礦場產品將使歐洲蒙受了巨大經濟損失,加速通貨膨脹,直接影響中低收入人民的生活,加大歐洲國家的政治動盪。最近法國總統大選,左右兩翼的候選人得票率直追馬克宏就反映出社會對現狀的不滿。

其次,西方的制裁不可避免的加速世界分裂,加速美元在國際貿易和儲備的份量,而俄羅斯提供的便宜能源和農礦產品,又會增加中印等國的工業產品競爭力。新興世界的加速崛起必然增加西方發達國家的焦慮和各式各樣的制裁,世界將變得更不穩定,這難道是發達國家所追求的嗎?

對美國最大和最長遠的傷害是自己破壞了長期炮製的自由主義神話,如產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倫理、公平透明的市場規律、言論自由、獨立客觀的新聞報導等。這就是爲什麼大多數非白人國家並沒有跟隨西方的腳步,也必將加速新國際秩序的建立。

美國今天內部面臨嚴重的赤字和國債問題。美國的財政收入是3.4兆美元,但是2022年的聯邦預算是6兆美元。即使不包括社會安全和聯邦醫療的承諾,美國的聯邦債務是30兆美元。如今聯準會爲了控制通貨膨脹必須加息和出售所擁有的9兆美元債券,這很可能觸發經濟衰退。

美國和世界都面臨重大的挑戰,避免災難需要所有大國的共同努力。主要是要改變心態,要以求同存異、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合作互利的態度而非你死我活的態度。最起碼要做的是即使不能認同他國的價值觀和制度,也必須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這種認知是冷戰時期兩個陣營之所以能夠維持和平的重大原因,必須繼承和發揚。

(作者爲中美論譠社社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