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人權圓桌會首次舉行,專家:是中拉關係歷史性里程碑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赴巴西特派記者 曹思琦】當地時間9月10日,首屆中拉人權圓桌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這是中國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首次開展人權領域機制性交流研討活動。巴西經濟學家、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正值中巴建交50週年和中拉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係10週年,首屆中拉人權圓桌會是深化中拉合作的關鍵時刻,加強了對以相互尊重和主權爲基礎的合作模式的承諾,而不是像西方國家那樣將“人權”作爲工具。
此次圓桌會主題爲“文明多樣性與人權實現路徑的選擇”,下設“中拉對全球人權文明的貢獻”“發展權的實現與基本人權的享有”“當前全球人權治理面臨的挑戰與出路”三個分議題。來自中國、巴西、阿根廷、巴哈馬、玻利維亞、智利、古巴、多米尼加等17個國家的人權領域高級官員、專家學者及有關社會組織、智庫、媒體代表等120餘人參加會議。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白瑪赤林10日在圓桌會發表致辭時指出,在人類文明交融涵養和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倡議引領下,中拉人權理念更加契合,所走的人權道路各具特色。他建議,中國與拉美國家堅持共同的安全觀,持續塑造和平的人權環境;堅持共享的發展觀,合力探索普惠的人權道路;堅持共生的文明觀,尊重倡導多元的人權理念,積極通過對話凝聚人權共識,共同應對人權挑戰,不斷推動人權文明發展進步。
智利人權領域非政府組織“無國界人權”主席胡安·卡洛斯·莫加拉·杜克在主旨發言中表示,中國經常被反覆粗暴地指責,其實中國在人權方面的發展和成就以及對世界和平的貢獻顯而易見。世界必須看到中國在調解國際衝突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同時,還應強調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的積極作用。
“西方虛僞的時代結束了。中拉合作爲重新規劃人權實現路徑提供了可能,將社會經濟發展與和平作爲共同行動的優先領域。”巴西瓦加斯基金會專家、巴西-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高文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圓桌會是中拉關係的一個歷史性里程碑,開啓了雙方對話的新篇章。中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團結一致爲21世紀全面振興人權帶來了變革力量。
會議當天,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和巴西弗魯米嫩塞聯邦大學法學院聯合發佈中、英、葡三語智庫研究報告《共同目標:中拉人權發展合作的現狀與未來》。報告顯示,中拉人權交流與合作已讓雙方凝聚多項共識,中拉認同各國應走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認爲缺乏生存權和發展權就難以順利實現其他人權、明確“全球南方”國家需攜手合作在全球人權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份報告對中拉人權合作進行深入探討,展示了雙方合作的廣泛領域和顯著成果。”復旦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朱曉慧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通過“以發展促人權”的理念,特別重視生存權和發展權,將消除貧困、促進社會公平和推動綠色發展作爲優先事項。這種理念不僅提升了中國的社會福祉,還爲拉美國家提供有益的借鑑。而拉美國家在環境保護和生態轉型方面貢獻了獨特智慧,特別是巴西的“零毀林”承諾,爲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