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培育創新創業“弄潮兒”

“農藥噴灑、人工套袋等傳統的水果保鮮方法,對環境以及水果品質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果膜衛士——噴施型水果防護智能液膜”創新創業項目指導教師王紅蕾說,目前,項目團隊已研發了一款新型水果防護保鮮的液膜產品。該產品已在廣東、江蘇等地廣泛應用,正式進入產業化階段。

“我校一直致力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團委書記楊珊珊介紹,近年來,學校立足農科特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較爲完善的“1個體系、2種模式和3個載體”創新創業競賽教育體系。

學校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涵蓋通識必修課、選修課兩大板塊,通過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多種創業計劃競賽兩種模式,鼓勵學生以項目、社團和學生組織爲載體,積極參與創新創業。

“創新創業系列課程面向全校開展,從大一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學院院長黃江華介紹,學生們從創新創業導論入門,大三開始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一併發力,三全育人,同學們有機會進入合作企業“真槍實彈”地體驗與實踐,貫通人才培養全過程。

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聚集着一羣充滿奇思妙想的學生。他們向專業指導教師請教註冊公司等相關知識,不斷優化、推動想法落地。黃江華舉例說,部分學生嘗試在校園內發展打印業務,孵化基地就爲他們提供創業的資源;而有些學生想從食品加工入手,教師們考慮到食品衛生安全保障對專業性和科學性的要求較高,便引導他們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方向。

除理論指導外,孵化基地爲學生和企業搭建了雙向溝通的橋樑。學校輕工食品學院2016級學生蔡鈺在校期間創建、孵化“TU純天然之家”項目,併成立了初創公司。2017年,該項目在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對接洽談會上,獲得了創投公司200萬元意向投資。

蔡鈺畢業後繼續運營着該公司,同時反哺學校的創新創業工作。她鼓勵學弟學妹到公司裡實習,或支持他們在孵化基地裡註冊一個子公司,幫助他們儘早體驗就業創業現實環境。

孵化基地還時常聯繫優秀的企業家入校,通過創業沙龍、創新創業訓練營等模式,以科研項目爲中介,由企業“定製”訓練方案,滿足校企雙向匹配需求。學校二級學院根據專業特色,主動尋求校企合作機會。學校化學化工學院與珠海得米化工有限公司共建高吸水性樹脂研究開發中心,並選派師生前往中心共同研發新產品。據瞭解,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大學生(孵化)基地被評爲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成爲學校師生開展農村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

此外,學校團委積極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活動,以賽促創,以賽促學,讓校內學生創新創業的想法“走出去”。學校專門設立創新創業基金等用於項目孵化和培育,同時建設多個實驗室並配備先進的儀器設備,提供硬件保障。

近期,“國氫創芯—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國家標準制定者”項目團隊在第十四屆“挑戰杯·廣州工行”廣東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金獎。“我們關注氫燃料電池方面的標準制定情況,致力於提高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的性能和穩定性。”項目學生負責人林鬱表示,得益於紮實的化學與材料知識,以及學校教師的豐富資源和專業指導,他們才能突破傳統測試的侷限性,找到更準確、可靠的測試方式。

“成功的經驗需要宣傳與推廣。”黃江華表示,學校面向全校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朋輩分享講座等活動,搭建學生間經驗溝通、資源共享的舞臺,營造濃厚的校園氛圍。“分享會名額不少,但每次‘上新’,總會‘秒沒’,看來大家熱情高漲。”黃江華笑着說。

林鬱在校團委組織的科技創新朋輩分享講座中講述了自己從零到國賽金獎的故事。面對學弟學妹們的提問,他也傾囊相授,“對創新創業感興趣,但感到迷茫,我建議大家把握學校平臺資源,走出校園,到企業裡實踐,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林鬱希望通過經驗分享,能夠讓他們在就業創業方面少走彎路。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開花結果”,不少學生成功創業典型涌現。近三年,學校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獲兩金一銀兩銅的成績;在第十四屆“挑戰杯·廣州工行”廣東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終審決賽中,獲1項金獎、4項銀獎、8項銅獎,參賽總成績和獲獎數量創歷年新高。(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謝鈺然 龔慧楓 記者 劉盾)

作者:謝鈺然 龔慧楓 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