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譜寫合作新篇章

“2023年5月舉辦的中國—中亞峰會提出,世界需要一個穩定、繁榮、和諧、聯通的中亞。這‘四點主張’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中亞各方根本利益和世界期待,也成爲當前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合作的基本框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許濤在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主辦的“當前中亞形勢和中國—中亞合作”研討會上發言表示。

近年來,中國和中亞五國合作機制發展迅速。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憲舉表示,去年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成功召開,標誌着中國同中亞合作邁入了新時代。上個月,中國—中亞機制秘書處正式啓動運營,將進一步推動落實元首會晤達成的共識和成果。在中國—中亞機制推動下,雙方關係和合作得到快速發展,貿易投資保持強勁增長,呈現出大踏步前進的良好勢頭。

許濤表示,當前,中亞國家在發展上與中國的融合度正在上升。除了能源、交通互聯、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合作領域,雙方合作正向一些新型經濟模式和產業項目傾斜。比如,當前中亞各國對生態環境十分重視,在發展綠色農業、光能、風能技術等方面具有較大需求,而中國在這些領域具備比較優勢,雙方具有較大合作空間。此外,旅遊業也是中亞國家大力發展的領域,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已率先推出互免簽證政策,烏茲別克斯坦駐華大使館近日剛剛舉辦了烏茲別克斯坦旅遊潛力推介會。

“中國和中亞國家之間具有良好的經貿基礎。中國連續多年成爲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與高加索研究室副主任楊進表示,截至目前,中國與中亞國家均制定了中長期經貿合作規劃,簽訂投資保護協定,經貿合作機制日趨完備。

楊進表示,當前,中亞國家正積極尋求更加多元化的國際經濟合作,使中國和中亞國家開展經濟合作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我們應充分利用中國—中亞峰會機制,在新平臺上發掘雙方合作新潛質,比如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等,推動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合作提質升級,構建新的中國—中亞經貿合作格局。

研討會上,共建“一帶一路”也成爲嘉賓談及中國—中亞合作的關鍵詞。作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軔之地,當前中亞已成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示範區。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吉烏公路等大項目成功建成,途經中亞的中歐貨運班列快速發展。中國與中亞初步形成了覆蓋公路、鐵路、航空、油氣管道的全方位、立體化聯通網絡,既助力中亞各國產業升級、互聯互通和民生改善,也爲維護亞歐產業鏈供應鏈通道暢通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助理研究員湯中超以哈薩克斯坦爲例,介紹了中哈雙方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豐碩成果。他表示,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之一,也是共建“一帶一路”首倡之地。在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哈雙方在貿易、投資、能源、互聯互通等領域的合作全面發展。2023年,中哈貿易額同比增長超30%,達到410億美元的新歷史紀錄,提前實現了兩國元首制定的貿易目標。

湯中超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哈將繼續做共建“一帶一路”的先行者,推進雙方合作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在金融科技、數字經濟、智能化物流、中小企業合作等方面探索合作新空間。同時,在開展防災減災和聯合考古等人文合作方面也將大有可爲。(經濟日報記者 楊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