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新發布青年失業率 剔除6千餘萬樣本失業降幅超1/4

中國國家統計局恢復發佈16~24歲青年失業率上次於去年6月公佈失業率大幅減少了1/4以上。統計局坦承,他們改變了失業計算方式。圖爲大陸國企的求職人潮。(圖/新華社)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恢復發佈青年(16~24歲)失業率統計數字,最新數據是14.9%,較上次於去年6月公佈的超過20%大幅減少了1/4以上。統計局官員暗示,他們將全日制的在學學生全數從統計母體剔除,得出新的青年失業數據。不過經濟專家認爲,改變統計方式無法說服外界認爲中國經濟情況好轉,反而加劇外界對官方數據的不信任。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共重新公佈的青年失業率數據爲14.9%,官員暗示新數據是在調整統計方式下更準確的數字,經濟學家懷疑這對掃除中國經濟的陰霾是否有什麼幫助。而且單憑一個月份經過修改的青年失業率數字,根本不足以讓公衆對就業市場狀況產生信心,更無助於消除長期以來對中國官方統計數據準確性的疑慮。

報導說,新數據發佈之前,中國領導人正號召全國人民更加積極地看待經濟情勢,甚至要求宣傳部門督促媒體要「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國家統計局曾在6月份表示,16至24歲年齡段的人口總數約爲9600萬,但只有3300萬人在工作或找工作,這意味着新的計算方式不包括約6300萬16至24歲的全日制在校學生。統計局沒有公佈新計算方式的細節,也沒有對新舊計算方式進行比對。專家認爲,如此很難弄清楚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到底是變好還變壞,以及原因何在。

報導指出,將全日制學生完全排除在失業統計數據之外的做法並不常見,以歐美國家爲例,如果學生在過去一個月內一直在找工作,並且能在2周內開始工作,那麼他們就算作失業,如果他們沒有在找工作,那就不被歸入勞動力大軍。這種統計標準是由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訂定,該機構發言人說,將學生排除在失業衡量標準之外與該組織的標準不符,目前尚無足夠資訊來評估中國改變失業數據統計方式後造成的影響。

雖然如此,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龐溟(Bruce Pang)說,中國官員有充分的理由將學生排除在統計之外,與美國等許多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會尋求兼職工作。但是,採用新統計方法會使公衆無法與歷史數據進行直接比較,新數據很難讓人覺得情況有所改善。

長期以來經濟學家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數據品質存有疑慮,尤其是其失業人數的統計方法。例如,中國官方的失業人數不包括數億到城市求職的農村人口,因爲政府認他們若失業可以返鄉務農。

中國去年停止公佈青年失業率後,青年就業問題成爲國際關注焦點,可能讓中國政府感到尷尬,也會讓企業、投資者和經濟學家失去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重要數據資訊。這種隱藏經濟數據的做法近幾年來持續擴大,外界的疑慮也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