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款火箭炮,烎烎烎!想低調都難

出品|本站新聞

導語:目前在外媒評選的全球五佳火箭炮中,我國陸軍現役的PHL-16式火箭炮(下述16式火箭炮)以其強大的殺傷力、射程、機動性、信息化能力入選其中,說明我國火箭炮的綜合作戰性能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一、 中國火箭炮系統“青出於藍”

如果說火炮是“戰爭之神”,那麼火箭炮就是“戰爭之神”中的王者。

火箭炮的出現,是爲了解決傳統火炮炮彈射程不足的問題,因此在炮彈後加裝了火箭作爲自身動力。

火箭炮的戰術意義在於它能使炮火打擊範圍從前線延伸至了對方縱深目標,適合打擊對方較脆弱的步兵集結點、裝甲集羣和後勤補給點等目標,爲後續部隊的進一步突破創造條件。

冷戰時期,蘇軍爲了配合大縱深突破戰略,蘇聯的火箭炮在射程和毀傷能力上均有了大幅提高。其中被大量裝備的BM-30“龍捲風”火箭炮系統正是蘇聯火箭炮技術的集大成者,因其強大的火力打擊密度和麪覆蓋能力名揚天下。

但蘇式火箭炮相對重視火力、輕視打擊精度的特點影響了裝備的發展方向,難以適應當今戰爭的需求。

在烏克蘭,以機動性強、打擊精度高、彈藥消耗少爲特點的“海馬斯”系統給俄軍帶來了極大傷亡,俄軍利用火箭炮的反擊則很少能夠摧毀目標,白白浪費彈藥。可以說新一代以“遠程狙擊”爲理念的火箭炮系統已經戰勝了“大火力覆蓋”的老舊理念。而這不僅僅需要火箭炮本身的優良性能,背後更需要出色高效的戰場感知能力支撐。

對付“海馬斯”系統這樣高機動性的對手,大面積的火力覆蓋效果不大,打擊效率極低,它是與蘇式火箭炮完全不同理念的產物,堪稱蘇式火箭炮的剋星。

唯一擊敗它的方法是比“海馬斯”更“海馬斯”:在擁有更快響應偵察系統的前提下,利用機動性更強、射程更遠、落點更精準的火箭炮系統將“海馬斯”擊毀於其射程之外。

放眼全球,能在這幾方面穩穩壓制住“海馬斯”的系統僅有我國的16式火箭炮系統。它是我國通過934軍工工程引進以“龍捲風”系統爲代表的蘇聯火箭炮技術後,基於我國的作戰環境和未來作戰理念,在我國的體系下進一步升級後的產物。

“龍捲風”火箭炮畢竟已有數十年曆史,從俄烏戰爭的結果中也可以看出,俄羅斯未對其做有效、徹底的更新換代,這使得16式火箭炮的綜合實力超越了其原型,可謂是“青出於藍”了。

二、射程堪比戰術導彈

隨着火箭炮射程的不斷提升,配合無人機等偵察手段,它已經擺脫戰術武器的範疇,能夠在集團軍層面提供戰區級別的火力支援。

16式火箭炮是我國陸軍各集團軍遠程火箭炮單位的中堅力量,強大的綜合性能使其不但能實現傳統的齊射攻擊,還可精確點穴,在打擊效率上有了劃時代的進步,更適應未來的戰爭需求。

16式火箭炮的戰術優勢主要來源於超遠射程,在火箭加註滿燃料後,火箭彈的最遠射程能夠達到恐怖的500公里,這甚至已經超過了“伊斯坎德爾-M”戰役戰術導彈的射程,剛好能夠覆蓋我軍某假想敵全境。對於大部分國家而言,已經可以當作戰略武器來使用。

可惜的是,國際導彈出口相關限制不允許各國出口射程超過300公里以上的制導武器(射程超越300公里以上的屬於戰略範疇),我國無法直接出口超越限制射程的火箭彈,必須減少其燃料並增加配重,使其射程降爲290公里才能夠出口,但客戶在理論上可以通過逆向操作重新獲得500公里的射程。

由於我國周邊的潛在戰場普遍都不具備大戰略縱深,該火箭炮的射程幾乎已可覆蓋對方的整個戰區,這能使我國陸軍的獨立作戰能力更加強大。傳統上對於戰區縱深的遮斷打擊主要依靠空軍戰機,但空軍轟炸往往不夠及時且成本較高,而擁有高精度和長射程優勢的16式火箭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戰機的火力支援。

三、還得“打得準”、“打得快”

在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的全程制導技術加持下,精確制導火箭彈讓火炮打擊精度獲得了革命性的提高,16式火箭炮在500公里範圍內的CEP圓概率誤差爲10米,實際上已經是一種制導導彈。這意味着過去理論上需要約數十枚火箭彈才能命中的較小目標,現在一枚即可解決,效率大大提升。

16式火箭彈在射程已經超越東風-11的前提下,其打擊精度依舊有很大優勢,這代表其綜合實力已經超越了普通的戰役戰術導彈。

火箭炮完成打擊後還得考慮“全身而退”,16式火箭炮擁有良好的機動性和自動化水平,這給它帶來了出色的生存性,賦予了更大的戰術優勢。

火箭炮系統的全車戰鬥總重約45噸,採用高機動輪式底盤,最大公路速度60km/h,最大越野速度40km/h,機動能力優秀,能夠“打了就跑”。全車僅需三人即可完成火箭發射,且在發射過程中不需要其他的車輛隨行支援,可單車完成任務,不易被發現。

四、模塊化裝填賦予靈活打擊方案

相較於“龍捲風”系統,16式火箭炮在彈藥上的升級真正賦予了其質的飛躍。

首先是16式火箭炮採用了模塊化彈藥裝載發射模式,能夠做到“槍彈一體”。在其旋轉式發射架上,整車攜帶有兩個獨立的模塊化發射箱,每個箱體可以單獨運輸、發射和更換,這樣的設計能極大減少彈藥裝填時間及操作人員數量。相比由人工推入火箭彈的“龍捲風”更適合炮兵快速機動的要求,帶來生存性、作戰效率和機動能力的顯著提升。

以每一個發射箱爲單位,每個箱體可以搭載五枚300mm火箭彈或四枚370mm火箭彈或單枚750mm火箭彈(實際上是集成於火箭炮發射系統的戰術導彈了),並能將不同的發射箱進行混搭,以適應不同的打擊需求。在“北斗”系統的加持下,所有火箭彈上均配備有衛星與慣性聯合制導系統,並在末端開啓雷達以鎖定目標。

火箭彈自身具備動力,且在末端能夠進行導彈式機動,這使得所有炮兵雷達對16式火箭炮會徹底失效。由於遠離戰區,在發射長射程火箭彈時,整個火箭炮系統實際上處於一種相對安全的環境下。

五、多種彈藥滿足不同作戰需求

16式火箭炮的高效殺傷能力源於其豐富的彈藥混搭方式,爲了能夠最大程度上豐富戰術選擇,做到“一炮多用”。

該系統可以發射300mm、370mm和750mm三種口徑的常規火箭彈,其射程分別爲150公里、370公里和500公里(廈門與臺北的直線距離爲350公里),能夠搭載鑽地彈、末敏彈、雲爆彈、殺傷爆破彈、殺傷破甲子母彈等,打擊威力和彈藥重量超越了部分巡航導彈,堪稱是擁有戰略打擊能力的“大殺器”。

除了常規火箭彈之外,針對特殊的戰役需求,16式火箭炮同樣也支持發射非常規的火箭彈。例如炮射無人機,是將無人機摺疊在火箭彈中,發射到預定目標區域上空。通過火箭彈的動力進行突防,同時可大幅節省無人機的燃料和航時,無人機在展開機翼後,即可搜索高價值目標和對炮擊效果進行校準,進一步提升集團軍級別偵察手段和火箭炮系統打擊效率。

最後,16式火箭炮還有能力發射反艦火箭彈和石墨火箭彈,前者雖然無法像反艦導彈一樣實施高機動突防,但也能夠攻擊對方的非主力戰艦並對受傷戰艦進行“補刀”,後者在對方城市上空爆炸能夠徹底癱瘓電力系統。

結語:在現代火箭炮系統的研發上,我國源於“龍捲風”,但並不囿於“龍捲風”。以16式火箭炮爲代表的的新型火箭炮系統生存能力有了長足提升,既沒有丟失“大火力覆蓋”特點,又結合我國科技和對未來戰爭的理解具備了“遠程狙擊”能力,且打擊方式更多樣化。

參考文獻:

[1]Military Watch. These are the world’s five most dangerous rocker artillerysystems: war in Ukraine shows their key importance. 2022-8.

[2]兵器面面觀. 火力王牌——“喀秋莎”火箭炮.2020-5

[3]兵器面面觀. “龍捲風”火箭炮.2020-12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導彈及相關物項和技術出口管制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

[5]科羅廖夫. 解放軍對臺海齊射,導彈直聳擎天,遠火震天動地,百公里精確狙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