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看山西|全國首創免費培養文物全科人才 留住歷史的根脈
19歲的李姝錦小時候經常在家門口的一座古塔附近玩耍,但由於古塔關閉,她從未進去過。這座古塔就是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塔,因位於安邑街道而得名。
今年,她有幸與這位“老朋友”重逢,並發現它的正式名稱是太平興國寺塔,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960-1279年)。
這是她第一次進入古塔,此時的她已不再是個小孩,而是作爲一名文物普查員,進塔記錄這座文化遺產的各項細節。
“當我凝視着古塔中精美的佛像和雕刻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渴望,渴望將來能保護好它們。”她說。
這是李姝錦暑假期間參與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經歷之一。作爲普查小組的一員,她在家鄉運城市鹽湖區走訪文物點,記錄文物的詳細情況。
此次經歷並非偶然。李姝錦和參與本次項目的其他200多名同學一樣,都是山西大學考古學專業(文物全科方向)的學生,該專業旨在爲山西省培養基層文物保護人才。
2022年,山西省文物局宣佈開設一個新專業方向,並委託山西大學在2022年至2030年期間面向全省117個縣(市、區)定向培養600名文物全科人才。
這一舉措旨在解決該省基層文物保護人才短缺的問題。在校學習期間,政府負責支付學生的培養費用。畢業後,他們需要前往家鄉的文物保護事業單位任職,工作至少五年。
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王小娟表示,“通過這些規定,我們就能最大限度地確保他們畢業後能夠從事相關工作。鑑於學生在當地的家庭關係和社會網絡,他們普遍傾向於留在當地。”
今年夏天,這些文物全科生們根據安排參與了去年11月啓動的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7月初,在進行了爲期兩天的培訓後,他們開始在各自的家鄉進行實地考察。
作爲國家級普查試點,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早在3月份就啓動了普查工作。到了7月,李姝錦開始參與到這一工作中來。
“每週,我們都會走訪十幾處文化遺址,收集有關其地理位置、歷史意義、規模大小以及自上次普查以來的改建情況等各項數據,然後將這些數據錄入數據庫。如此一來,我們每月可以對大約50個遺址進行普查。”
李姝錦介紹,普查隊伍五人一組,每個組員都有各自特定的任務。一位組員負責運用RTK(實時差分定位設備)來精確測量文物遺址的地理位置。另一位使用照相機從不同角度拍攝遺址的圖像。另一名成員則使用相機對遺址進行多角度拍攝。
第三位成員負責操作無人機,第四位則利用標尺和測杆測量遺址自上次普查後發生的變化。最後一人負責將收集到的所有信息錄入手機應用程序。
在文物普查中成長
在文物普查過程中,李姝錦獲益良多。例如,她結識了許多經驗豐富的文物普查員,在他們慷慨無私的指導下,她學會了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
“他們告訴我如何辨認斗拱(互鎖的木支架)和橫樑,以及中國傳統建築的屋檐和屋頂的樣式,”李姝錦表示,她曾在課堂上學習過這些知識,但只有在工作中親眼見到,才能對它們的複雜性有真正的理解。
此外,他們在調查小李村火神廟時,原先希望使用RTK設備進行測繪。然而,由於寺廟周圍雜草叢生,難以用其準確採集遺址信息。
正當她感到束手無策之時,姓姚的領隊邊說“跟我來”,邊快步向前走去。隨後,他用從村民那裡借來鐮刀砍掉了礙事的雜草和樹枝,爲小組成員清理出了一條道路,方便他們繼續測繪。
“基於豐富的文物保護經驗,領隊總能遇到困難時判斷迅速,行動果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說。
和李姝錦一樣,她的同學曹宇琦也在今年暑假參與了家鄉山西省左權縣的文物普查工作。他說,文物普查工作不僅僅是文化遺產保護、應用數學、數據分析,甚至是攝影方面知識的簡單結合。通過這次經歷,他對書本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學校,我瞭解到自宋代起《營造法式》就作爲建築工藝指南用於規範古代建築實踐。然而,在普查過程中,我發現古代工匠在實際建造過程中,通常不會死板地按規建造,而是就地取材,並利用自己獨特的技術和方法修建,”曹宇琦說。
“這讓我明白,在實踐過程中不應墨守成規,而是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創造性的調整與改變。”他表示。
在這一過程中,他還積極利用普查中的新發現來促進當地文旅發展。例如,曹宇琦和他的團隊在山西省左權縣麻田鎮的一家捲菸廠發現了一個煙標。這裡曾是抗日戰爭時期(1931-194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總部所在地。
他當即注意到了將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誌運用到當地文創產品開發中的可能性。隨後,他向當地政府提出了這一想法並得到採納,由此衍生出了帶有這一標誌的菸灰缸和包裝盒。
“合理利用文物是文物保護的關鍵。通過普查,我們可以發掘出一些鮮爲人知的旅遊景點,並將其融入到當地的旅遊發展中。”
李姝錦說,大部分遺址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但她還是注意到了一些被侵蝕的痕跡,這讓她的責任感油然而生。
作爲他們的老師,王小娟表示,參與普查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步。
“通過這樣的實踐,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儘快承擔起保護文物的責任。一旦發現壁畫脫落、古建築傾斜、木材構件劈裂等問題,他們至少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該向誰尋求幫助。”王小娟說。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對家鄉文化遺產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的瞭解,爲之後撰寫畢業論文甚至是未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可以說,普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將他們的學業與未來職業聯繫起來。”她說。
免費定向培養
據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高振華介紹,此次普查從去年開始,到2026年6月結束,包括前期準備、實地調查、驗收並向社會公佈成果三大階段。目前,山西已圓滿完成第一階段的各項任務,正在穩步推進第二階段的工作。
高振華說:“我們組建普查隊伍170餘支,吸納基層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機構工作人員1200餘人加入普查隊伍……截至9月初,山西省已全面啓動田野調查,複查文物點4000餘處,新發現文物點100餘處。”
學生們將會在寒暑假期間繼續參與文物普查工作。明年暑假預計會有360名該專業的學生參與到這一項目當中,而後年寒假的參與人數預計會達到480人。
今年,繼山西之後,陝西、山東等省也開始招收文物全科生,培訓他們成爲基層文物保護者。在對其進行免費培養的同時,要求他們畢業後回到家鄉,爲當地文物保護事業添磚加瓦。
山西省文物局人事教育處處長劉剛表示,很高興看到其他省份也採用了這種人才培養模式。
“與此同時,作爲這一模式的發起者,我們也肩負重任。我們要不斷完善文物全科生的培養模式,使其更加科學精確,並出臺更多扶持政策,以充分發揮其效用。”
(記者 王茹 編輯 朱興鑫 編譯 魏佳璇 王娟|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原文見2024年9月21日《中國日報》10 版英文鏈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09/21/WS66ee1ffca3103711928a9036_7.html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