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成功讓“死亡”50 分鐘豬腦“復活”

IT之家 10 月 19 日消息,腦損傷是心臟驟停(CA)患者中死亡的主要原因。臨牀研究表明,術後缺氧性肝炎或術前肝臟疾病的存在與死亡率增加和神經功能恢復不良有關。既往研究認爲,大腦僅能耐受 5 至 8 分鐘缺血損傷,這導致心臟驟停患者搶救成功率極低。

據新華社報道,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專家聯合國際團隊利用國際首創的“離體大腦養護技術”,成功將一個“死亡”了 50 分鐘的離體豬大腦“復活”。

IT之家查詢發現,其相關成果實際上早已於 9 月 19 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國際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分子醫學》上(DOI:10.1038/s44321-024-00140-z),但科研人員研究目的並非爲了讓“豬腦復活”,這項成果只是實驗過程中順帶的。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通過對體內全腦腦缺血模型進行觀察發現,與沒有同時伴有肝缺血的大腦相比,同時伴有肝缺血的再灌注腦中梗死麪積更大、組織損傷評分更高、血管內 CD45+ 細胞粘附也有增加。

在體外腦常溫機器灌注(NMP)模型中,在腦 NMP 循環中加入一個功能正常的肝臟可顯著減少術後腦損傷的情況、提高神經元活性,並改善腦電活動。此外,在伴有或沒有肝缺血的情況下,轉錄組和代謝組均觀察到顯著變化。

這項研究強調了肝臟在術後腦損傷的發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這爲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線索,這些方法可以同時靶向肝臟和大腦,以改善心臟驟停後患者的預後。

研究人員以豬作爲實驗對象,首先使豬心臟停跳,隨後將其大腦與身體分離。50 分鐘後,研究人員將離體的大腦與體外生命支持設備通過插管連接,形成一套支撐大腦復甦的生命系統。

結果顯示,該豬大腦被成功“救活”,能夠恢復大腦功能並保持一定時間的活力。研究團隊在 6 小時後主動終止了實驗。

這套設備採用該團隊自主研發的“離體大腦養護技術”,其中不僅含有人工心臟、人工肺臟部件,還利用血液常溫灌注技術養護着一個活的豬肝臟,爲接入設備的離體豬大腦提供新鮮、有氧、代謝穩定的血液循環。

研究顯示,單純心肺復甦系統支持下,離體大腦水腫明顯,神經細胞活力顯著下降,大腦電生理活動逐漸消失;而在體外心肺肝複合生命系統的支持下,離體大腦的水腫顯著減輕,神經細胞的活力和細胞顯微結構得到明顯改善,可恢復並維持腦電活動。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曉順表示,該研究成果爲心跳驟停搶救提供了新策略,未來有望提升心臟驟停患者搶救成功率,併爲腦科學研究提供全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