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手藝98】靖西繡球講述人: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靖西壯族繡球製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芬
原標題:【中國好手藝98】靖西繡球講述人: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靖西壯族繡球製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芬
【中國好手藝98】
繡球,是我國民間常見的吉祥物。說起繡球,很多人都會想起電影《劉三姐》中,吟唱山歌的劉三姐深情地將繡球拋給心上人阿牛。廣西靖西壯族繡球,做工精細,頗受歡迎,迄今已有數百年曆史。
做好一顆繡球,要經8道大工序,最主要的有——漿布製版,選紅黃綠3色布料,3層棉1層緞,用米漿平整地黏合,壓實後再曬乾;裁剪繡片,布料剪裁成葉瓣狀,依據繪製的圖案進行刺繡,再將繡片縫合一體;內襯製作,2瓣一組,瓣尖相對縫合成球形,可填充艾草、薄荷等中草藥。最後再綴上珠子、流蘇等配飾,一顆精緻的繡球便製作完成了。
繡球的美,秘訣就在一個“堆”字。挑選彩色細絲,編成複線綵帶,菱片錦布上一點點拼接堆砌,精心堆貼成立體圖案。這可是個花時間的“功夫活”!編一條1米長的複線綵帶,就要花費1天。堆繡一瓣繡片也要花兩三天。一顆直徑30釐米的繡球,要用上百條複線綵帶,耗時2個多月。
繡球上的圖案,體現出中國人的浪漫。12瓣的傳統繡球,繡面上層多爲龍、鳳、鴛鴦等動物,下層爲梅、蘭、竹、菊等植物,中間繡上“歲歲平安”“百年好合”等祝福語。
現在,繡球製作技藝“拋”到了我們年輕人手上,如何“接”住?近年來,我參與“靖西繡球”廣西質檢標準制定工作,還主編了繡球製作相關教材。
(本報記者周仕興 本報通訊員劉佳慧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