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三次圍臺軍演有5大不同 專家:正進行武力犯臺「冷啟動」演練

應對中國對臺「聯合利劍-2024A」軍演,臺灣空軍F-16V執行空中戰鬥巡邏任務。空軍司令部

專家觀察,2022、2023到2024年三次的圍臺軍演,中共基本上將「武力犯臺作戰中的幾個科目,特別是所謂的聯合封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作戰這兩項,」抽出來做演練,但對比前兩次演習,今年這次的圍臺軍演,不論是強度或是規模,均不及前兩次這麼嚴重,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第一次中共圍臺軍演,解放軍出動遠程火箭彈對臺海中線進行實彈射擊,甚至還發射彈道飛彈越過臺灣上空;第二次圍臺軍演,也有出動山東號航艦戰鬥羣抵達臺灣以東,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這兩大特徵,在今年的演習都沒有。」

第三次圍臺軍演有5大不同

而跟前兩次圍臺軍演相比,中共此次演習則出現以下5點不同:

1. 中共首次將4個外離島:金門、馬祖、烏坵、東引納入演習區。

2. 海警船的大量參與,擔任支援及次要的作戰任務。

3. 沒有提前宣佈,無預警於23日上午7點45分進行。

4. 演習名稱後面標A,代表可能還會有B、C、D……等一系列演習。

5. 軍演期間,2位央視記者登艦出海進行報導,加大宣傳力道。

揭仲觀察,中共這次連兩天的軍演,與其自今年2月以來頻繁進行的「機艦聯合戰備警巡」模式高度類似,不排除是這個模式的擴大版與加強版。自今年3月至5月16日止,解放軍一共做了9次「機艦聯合戰備警巡」,換算下來,每個月約進行3次。其特徵爲,演習沒有任何預警,一宣佈就即刻開始,且根據國安局的評估報告,演習科目多與武力犯臺高度相關,包括:夜間航行、空中加油,甚至連登陸艦、掃雷艦均被動員參加。

如果這次圍臺軍演,真的是解放軍「機艦聯合戰備警巡」的擴大與強化版,代表北京當局「將頻繁進行這類無預警的演習」,這將對國軍第一線的海、空軍,造成非常嚴重的負荷。

從海上來看,國軍現有的軍艦數量,已難以應付中共龐大的軍艦、海警船實施的灰色地帶威脅,必須出動海巡進行協助;從空中看,1月13日賴清德確認當選以後,解放軍機也出現「刻意朝臺灣陸地進逼」的意圖,且是速度較快的主戰機。這將增加國軍第一線人員的負荷,且一不小心,兩岸就會擦槍走火。

北京於5/23、24連兩日進行「聯合利劍2024A」圍臺軍演。取自微信公衆號@東部戰區

國軍宣傳戰佔上風

至於此次國軍對中共圍臺軍演的因應作爲,揭仲給予好評。首先是事先就掌握共軍機艦的調動,對軍演做出預警與準備。也由於國軍早已有所準備,因此在宣傳戰方面,比中共更佔了上風。

例如國軍F-16V戰機,透過AN/AAQ-33「狙擊手先進標定莢艙」監控共機畫面,「讓國人覺得,共軍就在國軍的槍口之下,且渾然不知。」這個畫面,已是民衆對中共這次圍臺軍演中,最深刻的印象。

但在宣傳戰底下,是否有軍事情資被對方掌握,更值得大家關注。前海軍新江艦長呂禮詩指出,從畫面研判,那架被F-16V鎖定的戰機,是解放軍的新式「電戰機」殲-16D,F-16V的「狙擊手先進標定莢艙」,是透過殲-16D戰機散發出來的熱能,「被動」接受紅外線進行監控,因此不會觸發殲-16D的任何警報。

但兩機相距過近,F-16V將拍到的訊息回傳,過程中,其電磁情報可能會被殲-16D探知,「大家當然很興奮,但也要注意對岸掌握了我們F-16V戰機多少的電磁情報。」

海軍現有艦艇,光噸位就差對方很多

另外,透過這次圍臺軍演,驗證了海巡署「平戰轉換」相當成功,補足海軍艦艇數量上的不足,承擔一部分的監控、驅離任務。但事情總有兩面,海巡署的成功,也顯示過去臺灣造艦計劃的缺失。

過去這幾年下來,700噸級的沱江級防空型巡邏艦,由於噸位小、火力強大,成爲「不對稱作戰」的最佳代言人,但這些小船,實務上很難應付中國近來加大的灰色地帶威脅。此次圍臺軍演,中國央視公佈臺灣沱江級艦監控中國052D型飛彈驅逐艦的畫面,「700噸去監控7500噸,聽到噸位,就知道差很多。」

呂禮詩說,沱江級艦主要建材爲鋁合金,如果真的要與中共的船艦進行「艦體對撞」的攔截,並不經撞,上面配備的火力,例如雄三、雄二等反艦飛彈,一但動用就進入「戰爭層次」。難以應付中國的灰色地帶威脅,這也是近來海軍爲何急着進行3000噸級的輕型巡防艦計劃。

沱江級防空型巡邏艦,由於噸位小、火力強大,成爲「不對稱作戰」的最佳代言人。中華民國海軍

冷啓動是什麼?

從解放軍這幾次進行的圍臺軍演,也可看出北京正對武力犯臺的「冷啓動」進行演練。

所謂的冷啓動,是以聯合作戰型態發起72至96小時先發制人的「閃擊行動」,目的是達成戰爭的突然性,避免因過長的軍事動員,導致相關征候遭對手偵知,而失去突襲的機會。

解放軍的軍艦在出港前,未必知道自己的真正任務,甚至有些艦艇原本就在相關海域,進行其他訓練,卻臨時被徵調參與圍臺軍演,「許多人說,不要讓解放軍越過巴士海峽、宮古海峽,但你不確定,他們通過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甚至抵達臺灣東部海域時,真正目的是什麼,等到他們瞬間發起戰爭,我們可能就來不及因應。」

「我們經常講說,如果有一天解放軍要對臺動武的話會集結,可是我們這一次有看到集結嗎?沒有!」呂禮詩強調,關鍵原因在於解放軍的機、艦數量,「已經多到跑來跑去,我們也不認爲它叫集結了。」數量之外,隨着近期多款新式裝備投入,包括殲-20隱形戰機、055型飛彈驅逐艦,在質方面,解放軍也有顯著提升,現階段兩岸的戰力傾斜相當嚴重,面對中共的步步進逼,臺灣必須謹慎以對。

兩岸軍事衝突的可能樣貌

解放軍三次演練的圍臺軍演,當然與實際的「武力犯臺」有所差距。許多軍事專家就直言,由於防空、反艦飛彈密度過高,加上雙方各自擁有的電子干擾能力,萬一真的開打,「臺海恐怕會完全淨空,不會有船跟飛機航行在這個區域。」

再加上解放軍船艦要突破美日臺封鎖,駛入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等戰略要道,「圍島」實屬不易。

但戰爭是敵我雙方的互動行爲,其中牽涉多項變數,再加上這些困難,解放軍也在克服當中,臺灣民衆不宜將這些擺在眼前的威脅,僅當作是「一場戲」。

揭仲指出,兩岸是否發生軍事衝突,啓戰與否,取決於中共的行動,解放軍可能在開打前,就先派出艦隊跨過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等戰略水道,進入臺灣東部的西太平洋,在尚未進入交戰狀態前進入戰術位置,「走的是公海,你能攔截他嗎?要攔的話,就是我們先開火了。」

例如,從這次演習就可觀察,在軍演開始前的21、22日,臺灣周邊就出現許多解放軍軍艦,可能就是在做相關的準備。「如果中共武力犯臺,美、日自動與其交戰,那我們就不用擔心這個事情,但是問題是誰知道?變數太多,也忽略中共對相關狀況的一個準備。」

推演真實兩岸衝突的戰爭階段,第一階段,北京當然不會派遣機艦進入臺海,但一定會大量的電子作戰,以掌握臺海的「制電磁權」。掌握「制電磁權」後,解放軍會再透過「聯合火力打擊」,透過各式精準彈藥削弱國軍的海、空軍,以及地面設施。接着纔是進行聯合登島作戰,大量船艦涌入臺海運兵上島。

揭仲說,武力犯臺作戰對中共來講,絕對不是輕而易舉的,但解放軍現在就是不斷透過相關演練,讓部隊熟悉戰時的任務,並儘可能接近戰時的位置進行訓練,「政治施壓當然是主要目的,但也絕對不能低估背後的軍事意義。

(本文出自2024.05.27《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