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揹債人,這債你背得動嗎?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些農民工誤入歧途成爲“職業揹債人”,在獲得高額分成後,並未過上理想的生活,反而被持續催債、東躲西藏。當前,“職業揹債人”呈現出產業化發展趨勢,值得警惕。

“職業揹債人”說白了就是“替罪羊”,指專門爲他人有償承擔債務的人。截至今年10月17日,公佈的失信被執行人超844.9萬人,這裡面就有不少“職業揹債人”的身影。在一些網絡平臺上,人們避之不及的債,卻被別有用心者包裝成“躺賺百萬”的工具。在利益誘惑下,一些人經由他人介紹或輕信網絡中介,誤入了揹債歧途。這些揹債人往往收入低、無社保、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識薄弱且無償債能力,其中不乏農民工、孤寡老人、絕症患者等人羣。

職業揹債,這“鍋”有多重?對揹債人來說,不僅獲得的“好處費”遠低於揹負的債務總額,還會破壞個人徵信、容易淪爲“老賴”,甚至可能背上還款責任、牽涉詐騙洗錢乃至承擔刑責。在揹債過程中泄露的個人信息還可能帶來意料之外的傷害。再往大了看,有的揹債人通過包裝資質夥同騙貸,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形成壞賬、呆賬;有的背壞賬,幫問題企業或商家“金蟬脫殼”,大大損害了相關商戶或消費者利益……凡此種種,都會破壞經濟秩序和市場發展。可見,“職業揹債”影響面之廣、破壞力甚巨,絕不容姑息。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揹債人出現職業化產業化趨勢,斬斷背後暗藏的黑灰產業鏈更爲緊要。對此,必須以嚴打的態勢推動多方共治。要加力“防”。比如,建立健全數字識別系統,主動篩查頻繁變更的信息、交易等異常線索;加強對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等重點環節的風險排查和全程監督;對重點羣體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要用力“治”。關鍵是加大打擊力度,提高揹債人、黃牛、貸款中介等各環節的違法成本,切斷其背後的利益鏈條。此外,互聯網平臺應加強審覈和管理,不給職業揹債這一害人行當留下可乘之機。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