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若臺海爆衝突制裁中國 全球貿易估損3兆美元
大西洋理事會的報告指出,G7主導的應對措施,可能會針對某些依賴西方市場或技術的特定中國產業,但任何措施的後果也將傷害發動制裁的國家。(圖/中央社)
美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北京提升臺灣海峽的衝突對立,由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導的聯合制裁中國行動,恐使3兆美元的全球貿易和流動面臨風險。
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昨天發表1篇報告,主要分析在臺灣危機時制裁中國的風險問題。「市場內幕」(Markets Insider)今天援引這份報告作出報導。
「市場內幕」在報導中說,根據大西洋理事會的報告,去年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引發對中國採取類似行動的想法,但考慮中國金融影響力的規模,將使所有相關各方均受到更嚴重的影響。
大西洋理事會認爲這種情況值得關注,因爲美中關係緊張,中國加強使用軍事和經濟工具向臺灣施壓,加上北京最近處理香港問題,該地區的現狀已大幅惡化。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貿易國,經濟規模是俄羅斯的10倍。如果制裁中國,世界各國和市場將產生「可觀的影響」。俄羅斯因西方制裁,實際上被禁止參與全球金融貿易體系
大西洋理事會在報告中寫道:「在最極端情況下,對中國銀行體系大型機構實施制裁,估計至少有3兆美元的貿易和金融流動(不包括外匯儲備資產)面臨中斷的立即性風險。」
報告中補充說,進一步後果可能包括「廣泛的商品短缺、大規模失業,還有可能出現的金融危機。」
大西洋理事會的報告指出,G7主導的應對措施,可能會針對某些依賴西方市場或技術的特定中國產業,但任何措施的後果也將傷害發動制裁的國家。
例如,針對中國航太業制裁,可能會直接影響G7對中國約22億美元的出口,並擾亂G7本身航太業的供給。如果採取報復措施,G7另外約330億美元的出口市場將面臨風險。
可以肯定的是,任何經濟干預都必須是軍事和外交補強。大西洋理事會認爲,過度依賴金融操作恐會導致政策失誤,並可能爲中國在擴大替代貨幣和交易系統上打開大門。
研究人員表示:「協調是制裁計劃成功的關鍵,但高昂的成本和北京最終意圖的不確定性,將使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協調成爲挑戰。」
「尋找與臺灣的契合之處,特別是在使用經濟反制措施方面,將是所有努力取得成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