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車再發致歉信!強硬反駁小米官方聲明 雙方火藥味持續升級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汽車圈又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持續火爆的小米汽車與智己汽車針鋒相對,雙方只因一個參數的誤標註而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品牌大戰,小米公司深夜連發三文指責智己汽車歪曲事實、造謠抹黑;而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迅速發文道歉,智己汽車官方賬號也發文迴應,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中國車企之間的競爭已從私底下搬到明面上,併爲了流量、聲討量和銷量,已經不講任何情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其中的前因後果。

整件事的導火索

小米SU7(參數丨圖片)關鍵性參數出現錯誤標註

這一事件主要源於智己汽車在發佈旗下第4款車型——智己L6(詢底價|查參配)的發佈會上,在對標小米SU7的關鍵性參數上,出現了錯誤標註,錯誤地標註小米SU7 Max版車型電機爲"前IGBT,後SIC",而實際上小米SU7 Max的前後電機均爲碳化硅。這一錯誤標註對小米造成了不良影響,引發了小米公司的強烈不滿。

事件發生後,4月8日晚23:04,劉濤發文道歉,表明由於產品信息的調研結果有誤,發佈會上有一處信息錯誤,小米SU7跟智己L6一樣,都是前後電機都使用SiC碳化硅模塊,小米SU7確實是我們非常尊敬的競爭隊友!

劉濤發文20分鐘後,小米公司也發文:內容不僅指出智己汽車錯誤標註小米SU7 Max的關鍵參數,並敦促對方立即公開澄清並向被其誤導的公衆正式道歉。同時,還暗諷智己汽車背後的上汽集團,表面尊重汽集團是中國汽車工業領軍企業,實際表達上汽集團擁有智己汽車這樣的子品牌公司,與其聲譽無法匹配。

隨後當晚23:38,小米公司再發文,表示不接受個人輕描淡寫的非正式的道歉,再次敦促對方立即公開澄清並向被其誤導等公衆正式道歉。

4月9日00:10,小米公司最後發一文,表示對於智己公司近期一而再、再而三的騷擾、抹黑行爲,我們的忍讓是有限度的。同時,最後一次敦促智己公司立即正式道歉,否則採取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在小米公司多次敦促之下,4月9日00:47,智己汽車官方賬號發文向小米公司及公衆正式道歉,並解釋了錯誤標註是由於團隊內容審覈疏漏所致。

4月9日16:11分,智己汽車再度發文致歉,並蓋上智己汽車公章,表示有一處對小米SU7參數的錯誤標註,誠懇道歉。不過也提出智已汽車在該事件中,主觀上不存在蓄意抹黑的意圖。同時反駁小米公司因末明確發佈前後電機的功率模塊具體類型,導致調研結果與小米汽車官方主張的實際情況存在不一致,因此,纔出現錯誤。

另外,智己汽車還表示:"@小米公司發言人"在三次官方迴應中用到了"有意造謠、抹黑、騷擾、不體面"等帶有傷害性的道德貶義詞,言辭激烈地上升到了否定智己品牌及母公司上汽集團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我們想再次強調,我們主觀上真的沒有蓄意抹黑的意圖,我們無意也更無力挑戰小米汽車的潑天流量。

從此次事件來看,面對輿情危機,小米公司展現出了高超的公關技巧和輿情應對能力,給所有友商上一課。先簡明交代背景,明確衝突過失方;其次糾正錯誤,強調自身正確主張;然後快速抓住主要矛盾,抓大放小,並將智己汽車的行爲與背後的上汽集團進行關聯,雖強調對上汽的尊重但其實就是打臉;最後就是將對手行爲進行定性,"造謠與抹黑",依法維權。

一套行文工整,邏輯嚴密的檄文後,無論是道德、法律、人心,小米公司三個高地全佔完,對方能做的只是考慮以何種形式道歉了。因此,即使CEO劉濤誠懇道歉,不僅沒得到小米公司的認可,後者還連發兩文敦促智己汽車正式道歉,並指責智己公司近期一而再、再而三的騷擾、抹黑行爲,表示忍讓是有限度的。

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

雙方此前已經結下樑子

從小米公司一小時連發三文來看,其態度堅決強硬,不容任何妥協和退讓。而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不僅僅是標註錯誤關鍵參數,更在於智己L6在發佈前的一系列行爲。

在智己L6發佈之前,劉濤發文表示:流量不一定代表真理,真理常常不掌握在流量手中,流水的流量派,鐵打的技術流。這裡雖沒有指明是小米汽車,但明白的人都知道,此時的小米汽車就是流量的代表。

隨後不久,劉濤曾又發文質疑小米爲什麼短短3年就可以造車,並表示紛繁複雜的整車和零部件實驗和驗證計劃,隨着怎麼優化似乎也不夠排。這裡似乎在暗諷小米汽車只是組裝車而已,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

對於這種言論,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也忍住不迴應,表示對汽車工業一直充滿敬畏之心,會尊重客觀規律,竭盡全力把車做好。並解釋到新勢力造車之所以這麼快,其實還和新勢力在組織效率、決策流程等息息相關。

雙方或許在這個時候就已經結下樑子,儘管雙方存在一些分歧和爭議,但這些都還僅限於線上平臺和私下交流,並沒有直接搬到大熒幕上,雙方火藥味也沒有那麼大。

直到4月8日晚智己L6新車發佈會上,劉濤在產品講解的過程中,全程"貼臉開大"對標小米SU7,從底盤、外觀、續航里程、補能效率、加速性能、極速性能、價格等方位全面對比。沒有任何懸念,在智己L6的PPT裡,加上"雷軍式對比法",小米SU7全面敗北,智己L6可以說用魔法打敗了魔法。

不過尷尬之處在於,智己L6對比小米SU7的產品圖中出現了常識性的硬傷,錯誤地標註小米SU7 Max版車型電機爲"前IGBT,後SIC",成爲整件事的導火索,便發生了文章開頭那一幕。這背後看似是單純指責智己汽車標註錯誤參數,實則是小米對智己汽車此前一系列不當言論和行爲的不滿和怒氣的爆發,抓住把柄徹底反擊。

面對自己的失誤以及小米官方的強勢態度,智己汽車也不得不低頭致歉,最終通過官方渠道發佈了帶有公司公關部公章的正式"致歉函",雙方緊張的關係暫時緩和。但此事件的影響遠遠未結束,輿論的洪流纔剛剛開始,引發了網友之間激烈爭論。

有網友說智己汽車爲了流量,打破了行業準則,通過直接拉踩競品車型來製造話題和關注度。不過也有網友反駁到:小米纔是拉踩友商對比的鼻祖,智己汽車不過有樣學樣,青出於藍勝於藍,只不過參數上出錯了,才被小米反擊。

另外,有網友表示:剛進入汽車行業不久的小米,態度就如此強硬,敢直接喊話要求對方公開道歉,CEO劉濤都誠懇道歉了也不認可,明擺着得理不饒人。同樣有網友反駁到:小米官方這是"殺雞儆猴",強硬一次,後面避免其他友商拿出來對標。

對於整個汽車行業來說,這次事件也提醒了各家車企在市場競爭中要保持理性和剋制,尊重對手和消費者,共同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另外,這場風波也提醒我們,在信息時代,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以後參數配置這些信息,一定要反覆檢查,避免出現錯誤,否則成爲反面教材。

總體來看,這次事件智己汽車雖獲得潑天流量,但品牌形象受到一定衝擊;而小米雖持續獲得流量,但官方言辭過於強硬,並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否定了智己汽車乃至上汽集團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對於未來發展或不利。這次雙方之間的博弈,可以說是一個雙敗的結果,不知道後續還會以怎樣的方向發展,我們也持續關注。(文:太平洋汽車 吳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