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決定繁榮?三位經濟學家共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達龍·阿西莫格魯、西蒙·約翰遜和詹姆斯·A·羅賓遜三位美國教授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在制度如何形成並影響國家繁榮方面的開創性研究。這一獎項的揭曉,不僅爲經濟學界帶來了新的榮譽,更爲我們理解國家興衰和技術變革提供了深刻的啓示。

達龍·阿西莫格魯,這位1967年出生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經濟學家,自1992年獲得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學位後,一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教授。他與詹姆斯·A·羅賓遜的合作尤爲引人注目,兩人曾共同出版《政治發展的經濟分析:專制和民主的經濟起源》和《國家爲什麼會失敗》等著作。後者更是引發了政治社會學、經濟學和歷史學界的廣泛討論。在《國家爲什麼會失敗》中,他們通過對比諾加利斯這個地跨美墨兩國的小鎮,揭示了制度對國家繁榮的決定性作用。

詹姆斯·A·羅賓遜,1960年出生,1993年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他與阿西莫格魯的研究表明,國家的成敗主要由其政治和經濟制度的性質決定,而非地理、文化或氣候等因素。他們指出,包容型制度能夠鼓勵產權保護與創新,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而攫取型制度則會導致少數人掌控決策權,多數人缺乏參與機會,從而阻礙國家的發展。

西蒙·約翰遜,1963年出生於英國謝菲爾德,198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他與阿西莫格魯同爲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共同致力於制度經濟學的研究。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在頒獎詞中明確指出,這三位學者的研究不僅揭示了制度對國家興衰的重要影響,還爲我們應對當今的技術變革提供了寶貴的啓示。在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日益普及的時代,制度依然是決定其影響的關鍵。阿西莫格魯等人在研究中指出,技術進步並不必然帶來普遍的繁榮。歷史上,技術進步的好處往往集中在少數精英手中,而廣大工人並未從中受益。因此,他們呼籲在設計新技術時,應關注“機器的有用性”,即技術應旨在增強人類能力,而非取代人類。同時,他們建議通過政策干預和社會倡導,將技術導向更有利於大多數人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趨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與以往更多關注理論貢獻的經濟學家不同,近年來獲獎者中不乏具有公共政策影響力和領導力的經濟學家。這一變化反映了經濟學界對於實踐應用的日益重視,也體現了經濟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