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遇困難hold不住? 用8個問題測出你的內在勇氣
文/林萃芬
無論在臺灣或大陸,都可以看到很多「開發潛能」的課程,特別是針對兒童,更是有各式各樣的潛能開發課程。從心理專業的角度來看這些課程,有些真的會讓人感到憂心。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提到,像之前在臺灣有讓兒童練習吞火的課程,強調可以鍛鍊孩子的勇氣。當孩子通過活動,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勇敢的樣子,但事實上,孩子的內心可能累積大量的恐懼,甚至有些孩子因此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羣。
▲林萃芬提出鍛鍊撐過險境的內在勇氣,改變5件事讓心更強大。(圖/時報出版提供,如下同) 林萃芬說,我發現有些害怕犯錯的人,肇因於小時候學鋼琴的痛苦經驗,一彈錯就會被老師打手指,經年累月下來,對於犯錯總是提心吊膽,潛意識避免讓自己去做任何可能會被處罰的事情。很多人認爲,體罰可以規範行爲、激勵學習,但從心理健康的觀點來看,體罰只會增加內心的恐懼感、打擊我們的自信心、降低我們的自尊心。所以,無論處罰或恐懼,都無法讓我們產生智慧,積極與人合作,做出適當的抉擇。進行「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工作時面臨突發狀況,已經不是偶發狀況,而是常態情形。面對這樣的工作環境,最重要的是能夠自我激勵,以及引發內在的動機,才能在彈性生涯時代把握機會,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要檢測自己是不是心理健康,擁有足夠的「工作勇氣」?可以透過下面這些問句,瞭解自己的內在勇氣。「是」越多,就代表你越具有充沛的「內在勇氣」,生存、適應的能力越強。 【測驗】評估你的內在勇氣1. 當工作或生活遭遇挫折時,能夠產生內在力量,負起自我責任。是□ 否□2. 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軌跡,以及進步的地方。是□ 否□3. 充分了解自己的專業能力,也能掌握自己的生涯優勢。是□ 否□4. 樂於接受工作挑戰,同時也能夠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是□ 否□5. 重視自己對公司、團隊、周遭的人的貢獻度。是□ 否□6. 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會自我激勵。是□ 否□7. 遇到工作瓶頸時,會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是□ 否□8. 對未來充滿好奇心,會想探索自己的潛能。是□ 否□事實上,工作不只是賺取薪水這麼單純,工作的過程中,你常會跟「內在的自我」對話;如果你常常感嘆自己爲五斗米折腰,就代表你沒有找到工作的價值與意義,纔會產生空虛感,老是有莫名的憂鬱感。心理諮商的歷程,就是引導當事人找到阻礙勇氣的根源,然後搬開這些阻礙,讓當事人自己克服困難。要增強克服困難的能力,重要的是,在失敗時能夠肯定自己的努力,而不單是在成功時讚美傑出的表現。做諮商最大的收穫是,看見當事人面對生命的難關,經歷挫折、失落、生病等痛苦時刻,心中有改變的勇氣,內在產生源源不絕的能量,進而安頓自己的身心。諮商心理師就是陪伴當事人理出頭緒,覺察自我心理成長曆程,走一趟豐富感動的心靈旅程。在陪伴當事人改變的過程中,我整理出培養「改變的勇氣」的具體步驟:【改變第一步】接納「現在的自己」
很多人習慣「小看自己」,常常會打擊自己:「我大概做不到」、「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我不適合做這個」。當這些打擊自己的聲音出現時,試着用溫暖、同理的態度對待自己,不苛責、不批判自己。「不批判」是以「不傷害」爲原則,當自己或別人沒有達到設定的目標時,先不批判,因爲無論是苛責自己或別人,都違反了「不傷害」原則。【改變第二步】增加改變的勇氣
做生涯諮商的時候,常常會碰到「害怕捨棄現有的生活方式」的人,習慣用發脾氣、責罵下屬來達到目標的主管,彷彿如果不罵人就不會帶人了。所以,學習用不同的方式,應對現在的情境,而且得到更好的效果,這就是「改變」。勇於「捨棄現有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改變」。在面對相似的情境時,試着用不同的方式處理,看看會產生什麼變化,自然就會增加改變的勇氣。【改變第三步】調整主觀的解讀
給予過去所發生的事件「新的意義」,會發現情緒馬上轉換,世界立刻不同。如果覺察自己有很多能量都耗在情緒上,譬如說,情緒不好就無法專心工作,情緒不好就失去學習動力,情緒不好便動彈不得,就需要重新調整主觀的解讀。心理諮商的工作,常常是帶領當事人「換一副看世界的眼鏡」,不同的鏡片會帶來不同的感受與風景。【改變第四步】區分這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課題
區分這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課題,然後,把「自己的」跟「別人的」課題切割開來,不過度涉入別人的課題。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把能量用於「利他」,而不是用於「控制」。事實上,「熱心幫助別人」跟「切割別人的課題」是可以同時並存的,關鍵在於「尊重別人的選擇」。很多時候,我們一旦投入時間與情感,就會希望對方接受自己的建議,要是對方有不同的選擇,即會覺得很受傷:「我是爲你好,爲什麼不聽呢?」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卻忽略我們已經把「需要被肯定的心理課題」,強加在別人身上。看清自己的議題,才能找到適合的改變方向,是很重要的。【改變第五步】感受自己的價值感
什麼能讓你覺得更安全或更有價值感?很多人都覺得是「外在環境」讓我們缺乏「安全感」跟「價值感」。事實上,「安全感」跟「價值感」是沒有辦法從別人身上得到的,解答在自己身上。當我們「相信自己」時,自然會有「價值感」,當我們「質疑自己」時,就會沒有「安全感」。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害怕改變,就是因爲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如果相信自己可以達成任務,便能充滿勇氣去面對一切改變。
★本文經時報出版授權,摘自《鍛鍊心理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