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數位加持!政大資訊學院獲核可 中正建置臺灣病原體資料庫
疫情不明感染原因難追,中正大學教授黃耀廷着手建置「臺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圖/中正大學提供)
COVID-19肆虐全球1年多,即便有疫苗應對積極施打,但病毒不斷變種,醫界專家普遍認爲新冠病毒不會走入歷史,而是「流感化」,人類要學着與其共存。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黃耀廷,近期着手建置「臺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因疫情引爆「數位化」轉型升級之必要,教育部日前已覈定政治大學成立資訊學院,這也象徵政大邁入新的里程碑。
話說病毒亂入,也讓民衆科普不少基因定序相關資訊,「要知道是什麼病原體感染的,必須判讀基因序列,但背後一定要有龐大的微生物資料庫。」長年研究感染微生物基因定序的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黃耀廷指出,這次臺灣疫情中,病患染疫後常因免疫力下降而被其他病原體再侵入,不僅增加治療困難度,且還有難以判斷感染源的個案,突顯臺灣基因定序技術雖能一次完整掃描上億個基因碎片,但最缺少的還是一個全面性的在地資料庫。他近期着手建置「臺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期盼讓臺灣面對下一波傳染疾病時,能加快辨識感染病原。
黃耀廷表示,過去臺灣微生物基因定序大多侷限在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常見菌種,當遇到新亞種或罕見菌時,光是正確鑑定就有困難,即便鑑定出來,醫師依然仰賴歐美國家常見抗藥性的統計資料用藥。
然而,所有病原體都有在地化的傾向,「每個國家從水土環境、食物、抗生素使用不同,就會孕育出特有的病原體。」黃耀廷說,他在6年前與臺中榮總感染科醫師合作抗藥菌株研究,就發現臺灣有些病原體的基因序列和國外長得不太一樣,甚至發展出在地抗藥性的突變菌株,參考歐美資料治療的效果自然打折,於是讓他決定動手建立在地資料庫。
該資料庫預計1年後完成,黃耀廷表示,不僅可幫助醫師即時找出重症或危險族羣感染的病原體,也能追蹤臺灣特有的抗藥基因,讓投藥更加精準,甚至當出現新興疾病時,用來比對相似的基因和可能的來源,以及預防疫情擴散。
另方面,疫情爆發後「數位化」爲各行各業轉型升級必經之路。正因跨領域學習與實際運用勢在必行,教育部日前已覈定政治大學成立資訊學院,這也象徵政大邁入新的里程碑。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表示,其實資訊學院構想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討論,將以資訊科技結合政大既有的文法商與社會科學優勢,打造政大的鮮明特色。
資訊學院首任院長鬍毓忠說明,資訊學院的主要發展目標,除了資訊科技的研究、教學與應用,主要涵蓋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資訊安全、行動通訊和物聯網等項目。此外,也透過與其它學科合作,培養有別於傳統理工大學的資訊跨域人才。資訊科學系主任劉昭麟也對資訊學院的成立表達肯定,他指出,教學資源的擴充與跨院校國的合作,將爲本校師生帶來更廣闊的學習機會,也進一步促進我國各項基礎建設的數位轉型。
胡毓忠院長也表示,資訊學院數個短期內較具代表性的目標,即跨足資訊安全、全球傳播及國際金融等多元領域,包括偕同法學院申請開設的「資訊安全與個人資料保護碩士學位學程」、與傳播學院等4個學院合作的「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學程」。此外,「人工智慧應用學士學位學程」也同時獲教育部同意成立,也將隸屬於資訊學院。
未來,政大資訊學院期望爲非資訊技術背景的學生提供跨域整合課程,在現有資訊技術基礎之上,培養應用資訊技術與跨域專業知識相輔相成的新世代,並期望在教師之間建立跨學科研究與整合,引領政大人文社會學科的知識資產邁入數位時代,進而開發政大潛在的長期利基,朝向數位腦力與知識經濟的願景。
因應數位轉型,政大資訊學院日前已獲教育部覈定正式完成。(圖/政治大學提供)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表示,產業轉型動能來自於市場趨勢,而校園課程升級源自於業界對於人才的需求,因應數位化轉型,學子擁有一技之長在職場上可能略顯不足,人人對程式語言都應具備基本概念。爲持續培育人才,許多系所的課程都有所調整,也鼓勵同學修輔系或多選修資訊類課程,日前1111人力銀行聚焦高中、大學生族羣,特改版升級TUN大學網。其中包括全臺校系介紹、職能測評、打工家教等專區,更設有熱門討論區讓同學們相互交流討論,獲取豐富有效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