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艾淑婷助農產品 行銷全世界

達人座右銘設計是爲人服務的 「設計是爲人服務的,納入設計力,社會會多了些快樂。」城市融入設計,可以讓城市變得更活潑,產品中注入設計,可以發光發熱。 艾淑婷說,每個人都可以提出需求觀點,但設計者的觀察與一般平民必然不同,因爲設計終究是一種專業,這之間要有交集,畢竟設計是要爲人服務的。

達人小檔案現職:臺灣創意設計中心副執行長學歷:實踐大學畢業經歷:外貿協會設計推廣中心產業輔導專員   臺創中心人力開發組高級企劃師   臺創中心傳統產業輔導組組長專長:產業設計整合輔導實務   國際創新人才培育策劃及執行    活動企劃策展及公關執行

很多人都會發現,最近這幾年,臺灣農產品的外觀愈來愈讓人驚豔,絲毫不輸給重包裝的日本,「包裝好農‧品牌臺灣」輔導計劃今年邁入第11年,當年率領着團隊向農委會爭取的臺創中心副執行長艾淑婷,憑着熱忱和美學設計專業,爲農業打進外銷市場開啓一扇門。

爲了幫優質農產品搶進國際市場,農委會從93年起推動TGA(Taiwan Good Agriculture)外銷農產品品牌輔導計劃,最初由外貿協會負責執行,之後爲了推動文創,政府把貿協設計中心等單位抽離出來,成立國家級的財團法人臺灣創意設計中心。

艾淑婷原本在貿協負責TGA專案,之後併到臺創中心,她說,在推動TGA過程中,一方面認識到臺灣農業的優質,另一方面也看到老農和小農辛苦耕種卻賺不到幾塊錢,產能過剩又會被批發商剝削的困境,覺得非常不捨。

因此到了臺創後,她主動跟上級報告,認爲設計中心已經獨立,案子卻還繼續留在資源有限的貿協很可惜,由於艾淑婷對TGA計劃展現很大的熱忱,臺創中心決定支持她率領設計團隊向農委會爭取。

「後來證明我們在扶植農產品外銷建立品牌這方面的觀念很清楚,也知道要用什麼方法來協助農業,得到了評審的青睞,也取得了標案」。

她說,臺灣農業早期做外銷都沒有做品牌,即使能夠銷出去,也只能賺到「死豬價」,賺個1成,或3趴、5趴,如何將有限的農產品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除了想法,我們靠的是實力」。

TGA每屆挑選10家業者接受輔導,從山珍、海味、蔬果到茶、米,寄望透過臺灣品牌力量,讓國際市場認可,進而促進外銷加倍成長。

以102年度輔導的案件來看,慶全地瓜的「babatata」自有品牌已成功打開香港及新加坡市場;烏魚子爲主的鑫溶水產「Coastline海岸鮮物」品牌經營後,去年營業額成長30% ;臺中市養豬協會以「豬市吉」推廣加工豬肉製品,去年營業額成長2.5倍,預估今年會再成長1倍,品牌效果明顯。

艾淑婷表示,這些業者以公開機制遴選出來,過程中要先判定是否有機會出線,「但我們不是神」,必須經過不斷溝通,瞭解業者的理念和決心,再媒合品牌公司協助設計,「光是這一階段就花我們長達6到8個月的時間」。

「有些業者計劃書寫的天花亂墜,卻是他做不到的,所以我們會先從訪談中去了解,再找專家和設計團隊幫他調整計劃」。

即使做出了成績,艾淑婷每年仍從輔導案例的經驗中,不斷改進輔導方法,甚至以跟隨方式陪伴在業者身邊,「品牌輔導有很多眉眉角角的細節,很多仗要打,有時候是業者先去打,有時是我們陪他打」。

儘管溝通和執行過程非常辛苦,但艾淑婷笑着說,她很開心能看到成果出來,也很慶幸自己有機會跟着臺創,和社會與時俱進,並在農業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留下一些痕跡。

達人心法-傳授經營眉角... 業者學會品牌操作

輔導農產品建立品牌,最容易被看到的改變是外觀設計,不過對艾淑婷來說,最重要的是看到業者在過程中,學到很多管理跟經營的「眉角」,設計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成果是「業者他懂了,懂得品牌是要這樣操作」。

臺灣的農產品業者在商場大多處於弱勢,因此輔導品牌最大的困難往往是在通路端,艾淑婷說,「品牌業者有好東西,我們幫他設定可以賣到什麼通路,但這些通路在洽談時卻會有很多bargain(議價)條件在裡頭」。

艾淑婷強調,「做品牌看的是長遠而不是短期」,問題是與大通路洽談時,農產品業者的bargain power不夠強,「因此過程中我們可能就請他改做策略合作,透過跟別的通路或別的品牌合作強化競爭力」。

她說,這些業者體質都很優,只是之前對品牌沒有概念,透過一次次輔導和問題的解決,業者慢慢的會對品牌認知愈來愈強烈,並從中學到很多眉角,直到他懂得操作品牌,輔導的任務才真正算是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