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暴雨死傷嚴重誰該負責?陸媒體人悲:沒人敢問

7月20日前後鄭州的一場暴雨,相當於150個西湖的雨水灌進這個城市,導致地鐵5號線列車拋錨在隧道中,據官方統計造成14人死亡。(新華社)

7月20日前後鄭州的一場暴雨,相當於150個西湖的雨水灌進這個城市,導致地鐵5號線列車拋錨在隧道中,據官方統計造成14人死亡。一名大陸媒體人、前《南方週末》編輯連清川的微信公衆號「清川書房」發文,題爲:「如果連提問都如此怯懦,我們哪裡敢恣意悲傷」,質疑連日來沒有官員出面爲此事負責,竟也沒有媒體敢於提問。

文章說,「所有的挺住和加油的空洞的喊叫,都是殘忍、冷漠和無意義的事不關己。我曾經是一個記者。提問是我的天職。所以,對於那一天,和對於前後的那些天,我都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有的是本能,有的是在看了報導、帖子之後產生的。可是我不敢問。我的怯懦加重了我的負罪感。」

「比如,天氣預測有偏差。7月17日,焦作就已經發出暴雨警報,預測雨量達到500毫米。按照百度地圖的計算,焦作離鄭州的駕車距離僅僅88公里。500毫米的降水量,比鄭州實際的降水量還要大。這明顯是區域性的災害。在長達3天的時間裡,鄭州一切照常。這是爲什麼?」

「20日當天,從凌晨一點鐘開始,鄭州市已經發布了暴雨警報。而地鐵、公共交通、學校、商場、營業場所在暴雨來臨之際,都還在正常運行。爲什麼?」

「地鐵5號線,從停止運行,到救援發生,其中經過了3-4個小時的時間。這個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地鐵救援在哪裡?外部救援爲什麼花了這麼長的時間?」

「我大概有幾百個這樣的問題。可是我不敢問。」「我們對前互聯網的傳統時代有一萬種抱怨。但是那個時候有許多媒體,和年輕的血肉,冒着生命危險爲我們傳遞信息。」

「我們現在連提問都已經如此怯生生了,在龐大的,瞬息萬里的,自由的互聯網世界裡。如果連提問都如此怯懦,我們哪裡敢恣意悲傷。如果我們連悲傷都如此壓抑,我們的罪過,並不是毫無來由。」

文章發出後,不少網路酸民留言:「有時間躲在鍵盤前發文,爲什麼不去現場救災?」「在公共輿論場發出這樣的文章,無疑是在分化人心、瓦解團結精神。合理適當延後提問,才更顯媒體人的良心。」

不過,有更多的網友支持作者,「大城小事」說:「我挺你,在全中國都在揪着心喊加油的時候,我也在疑惑,爲什麼紅色預警的連續暴雨之後地鐵還在運行?爲什麼地鐵被困不是由運營管理方聯繫救援而是由被困人員靠着微弱的信號聯繫家人朋友?爲什麼救援姍姍來遲?我還有那麼多爲什麼淹沒在一片口號聲中。更佩服你把對立面的評論也發上來,這纔是一個言論ziyou(自由)該有的樣子。」

網友「譚愛華」說,「風險當前,更應該打聽各種各樣的信息,這纔是自然的常態,如果放棄這種信息的廣度,而只允許單一信息源,會在多個方面危害自己:首先就是單一信息源往往與風險源是同一的,天生就有隱瞞動機,比如一個殺人犯最知道自己將殺人,他會通知你嗎?第二,單一也意味着有限,有可能遺漏重要風險,第三,長期依靠上面替自己判斷,所謂相信政府,自身應對風險能力會越來越低下,不要說應對,可能連識別都困難,喪失基本生存技能,真的會越來越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