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通過加拿大全齡牛肉開放進口 爲「強化臺灣與國際關係」
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今天主持行政院會會後記者會。(楊亞璇攝)
行政院會今通過「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關於加拿大牛肉進口修正協議」,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今天送公報中心公告。行政院強調,政府除持續依據食安法把關國民健康,也會積極拓展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與貿易,強化臺灣與國際的關係。
針對加拿大全牛開放,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今天在行政院會會後記者會指出,目前已經有包含歐盟、美國、英國、日本等55個國家已經開放加拿大全牛齡年肉進口,相關政策對於臺灣的國際參與必然有所幫助,政府除了會持續依據食安法把關國民健康,也會積極拓展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與貿易,強化臺灣與國際的關係。
食藥署長吳秀梅說,進口規定今天已依照程序送公報中心,公告後即刻生效,至於何時臺灣會有相關牛肉,就依照業者決定,等於是商業行爲。另外何時送立法院備查?吳說,依照規定送備查,但不知道何時排入相關議程。
政院食安辦主任許輔說明,當年狂牛病發生之後,臺灣在2013年先開放美牛輸臺,當時在開放之前跟美國簽了臺美牛肉協議,2014年要開放加拿大牛輸臺,所以就比照臺美協議,也有簽了一個臺加牛肉協議。
許輔指出,協議內容主要爲,輸臺牛肉需要來自健康牛隻,輸臺前都要去除所有特定風險物質,需要是合格屠宰場生產、在合格獸醫師監督之下生產出來的,並且要符合所有官方、獸醫師簽發的衛生文件,加拿大申請30月齡以上全牛齡的加牛輸臺,針對2014年的臺加牛肉協議進一步修訂,雙方簽署之後,今天在院會報告通過。
吳秀梅表示,有關加拿大全月齡牛肉開放,依據一定審覈機制,先要求加拿大提供書面資料,書面資料審覈後送諮議會由專家審視,審視通過後,再到加拿大實地查覈,查覈資料再次送諮議會審議,審議結果通過後纔開始預告,依照程序及科學依據進行加拿大全月齡牛肉開放。
媒體問,現在臺美、臺加有籤求肉協議,是否開放進口程序比較複雜,考慮協議廢止或停止,跟其他國家一樣的方式開放進口?吳秀梅說,過去對於美國、加拿大有簽訂協議書,因爲當時大家對牛海綿狀腦症(BSE,俗稱狂牛病)這種疾病不是非常清楚,會有比較多的細節要求。
她說,現在因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已經有很明確的規範,也讓我們瞭解到,典型、非典型是不一樣的情況所造成,在現在這階段,不過因爲過去協定有,變成美加還要送行政院會報備,其他國家就沒有這樣的情況,未來會怎麼處理另外會討論。
有關美、加牛邊境查覈方式,吳秀梅說明,對於所有進口的食品都有一定在邊境把關,會依照是不是屬於高風險、高違規、高關注,有進行不同的管理機制,在邊境檢驗沒有合格都是退運或銷燬,對牛肉也是一樣方式,檢核機制包括動物用藥、疾病等,列入一般的抽批裡頭。
吳秀梅強調,如果有違規就會升高抽批,加拿大第一例典型的牛海綿狀腦症,是在2003年發生,這麼多年來後續再有的都是屬於非典型。
她解釋,典型是因爲吃的飼料裡面含有致病的蛋白所引起,造成系統性疾病感染,非典型是因爲牛隻生病、老了,是個案,兩者不同情形,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規範也說,非典型沒有直接跟人引起疾病有相關性,處理就是在邊境依照一定程序把關。
吳補充,過去規定30月齡以下加拿大牛肉進口,2007年起就輸入去骨牛肉、2014年起輸入帶骨牛肉,一直以來都是合格,現在要開放30月齡以上牛肉,也將採取一般抽批查驗。
她說,不只針對BSE部分,所有跟動物相關的都會做檢測,動物用藥也是重要品項,目前是放在一般抽批(2到10%),但若看到不合格,就會加強抽批(20到50%),甚至逐批抽驗。
吳秀梅補充,目前頭骨、腦、眼、脊髓、絞肉及內臟6大高風險部位仍是不得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