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改革、開放、創新,是“前海模式”的三大法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洪曉文 深圳報道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發佈新書《“前海模式”:改革、開放與創新的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前海作爲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其發展歷程是中國現代化道路的一個縮影。自2010年開發建設以來,依託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和地理優勢,前海快速發展爲一個集金融、科技、物流於一體的現代服務業高地。該書梳理了前海改革的政策體系:從“三位一體”的政策架構,到法定機構管理體制機制的演變,再到現代服務業發展、法律事務開放以及城市開發建設等,呈現了前海改革取得的成績以及“前海模式”的意義與價值。
在新書發佈會現場,鄭永年談到,近代以來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主要在於現代化水平,哪個國家更能夠率先實現現代化,就能取得領先地位。而各國現代化程度不同也導致國家之間的能力高度分化。“沒有國家想成爲失敗者,沒有人想成爲失敗者,正因此,近代以來每一個國家都以現代化爲主要目標甚至終極目標”,然而,“(此前)大部分國家的現代化模式都被西方所定義,現代化的前途也是被西方決定”。
鄭永年認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推進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既融入了世界經濟體系,又保持了政治經濟獨立自主,這在後發展中國家中是難能可貴的。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對西方式現代化的超越。”
作爲“特區中的特區”,鄭永年提出前海成功的經驗在於“三大法寶”——改革、開放、創新,以開放促改革、以創新落實改革,以開放融合世界,以創新面向未來。“從全球橫向比較來看,儘管中國經濟目前遇到一些挑戰,但是中國的發展形勢是相對較好的。接下來要把發展潛力轉化爲現代化動能,就要靠改革開放,更重要的是創新。”對於前海及中國式現代化的下一步,鄭永年提出了以下幾方面路徑設想:
首先,發展是硬道理,尤其要重視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爲核心的工業革命跟過去前三次工業革命都有所不同,過去工業革命創造的是由人所掌控的工具,而第四次工業革命誕生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具有交互性,它會反過來影響和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乃至生活方式。
其次,發展要靠開放。當前,中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推動繼近代鴉片戰爭、上世紀改革開放以後的第三次開放。其重要特點是單邊開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以中國-東盟“10+1”機制爲例,推動向東盟開放有利於構建“中國-東盟共同市場”。
第三,要在一些領域要“去監管化”。諸如環保等領域需要加強監管,但同時對於前沿技術領域則應該儘可能“去監管化”,避免因爲監管過嚴增加新技術在產業化落地中的困難。
爲此,鄭永年建議在長三角(例如上海張江、杭州、蘇州等),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海、橫琴、南沙等開發一些“塊塊”地區探索優化科技產業監管體系,打造“科創特區”,“這將是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重要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