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逝世,曾推動銀行體系改革及資本市場拓荒
證監會首任主席、金融改革先鋒、金融教育家劉鴻儒於2025年3月14日逝世,享年95歲。
公開履歷顯示,劉鴻儒於1930年出生于吉林省榆樹縣,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
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國金融改革的黃金時期和金融體制轉軌的關鍵時期,他幾乎參與了所有重要的改革環節,並推動推動多項開創性工作,被稱爲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最重要的拓荒者、組織者、設計者和實踐者之一。
資料顯示,1959年劉鴻儒於前蘇聯莫斯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副博士學位,回國後長期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
在1979年至1989年十年間,劉鴻儒主要參與銀行體系改革。1979-1980年,參與恢復組建中國農業銀行並擔任副行長;1980-1989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常務副行長,主管中國金融體制改革。他曾稱,金融改革的第一步是從恢復農業銀行開始的,第二階段的重要任務則是建立央行制度。
他在《變革:中國金融體制發展六十年》一書中寫道,金融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解決“搞活”和“管住”的問題,包括中央銀行的獨立性、金融機構的企業化改革、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發展等。
1990-1992年,劉鴻儒曾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主管金融改革、股份制改革和住房體制改革。
1992年,國務院正式成立證券委,下設證監會,劉鴻儒擔任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作爲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參與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創建和發展,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拓荒者,也被稱爲中國資本市場之父。
證監會主席一職被劉鴻儒稱爲“火山口“。他曾說,“這項工作(當證監會主席)是‘火山口’,實在要我做,時間也不能長。”
1993年初,天津召開第一次全國性證券會議,劉鴻儒做了上任後的首次正式報告,主題是股票市場的風險與管理。劉鴻儒強調,股票市場發展就是一個風險不斷出現不斷治理的過程,一定要立法,嚴格執法;一定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一定要發展機構投資者;一定要不斷地規範市場運作。
劉鴻儒在任期間,先後推出《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和《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以及幾十個配套法規,這些法規爲證券市場的規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參與推動了B股市場、H股、期貨市場、國企海外上市等一系列開創性工作。
1995年時,他曾表示,中國證券市場十幾年走完了國外幾十年的路,靠的是不斷學習別人的經驗,找到了一條捷徑,但還應該注意避免“水土不服”。
“第一屆的任務就是開荒、修路、鋪軌道,把這些事情做起來,任務就算完成了。其他的,後人來做。”劉鴻儒在離任證監會主席時表示。
除了金融改革,劉鴻儒還熱心於金融教育。他曾稱自己是一個“業務型的幹部”,“喜歡從事一些研究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和假日備課、寫文章”。劉鴻儒於1980年創立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並一直擔任學位委員會主席、教授、博士生導師;1987年創辦中國金融學院,並擔任院長至1992年;1997年被香港城市大學授予工商管理博士學位。著有《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問題研究》、《突破——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之路》、《變革-中國金融體制發展六十年》等9部專著,另有譯著2部,主編著作20多部。
在《突破--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之路》一書中,他結合自己多年經歷,探討了如何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的幾個重大問題,提到強化資本市場的兩個支柱,即提高上市公司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機構投資者;另外,還提到關於豐富和完善市場體系,在發展股票市場的同時如何發展債券市場、期貨市場、B股市場,運用好海外市場,建立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