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銀行理財產品浮虧超50%?業內人士:誤讀

近日有報道稱,貝萊德建信理財2022年1月成立的“貝盈A股新機遇權益類理財產品2期(最低持有720天)(簡稱貝盈A股新機遇)”產品收益率爲-56.80%。

行業相關人士向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記者表示,該數值爲截至某日的年化收益率。而該只產品成立僅有一個多月,以年化收益率來衡量產品表現並不合理。

“貝盈A股新機遇”淨值表現

圖片來源:中國理財網

據瞭解,該只產品爲權益類理財產品,目標客戶爲中國建設銀行激進型個人客戶。中國理財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貝盈A股新機遇淨值爲0.9474。自成立以來,該產品淨值在1.0050至0.9474之間浮動。

理性看待虧損

中國理財網2月14日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場共有19只由銀行理財公司管理的權益類理財產品,業績表現明顯分化。其中,有10只產品淨值跌破1元,部分產品累計跌幅更是超過20%。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權益類理財產品淨值分化明顯,與權益市場整體表現有關,投資者應理性看待理財產品虧損問題。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淨值短期可能受市場波動影響,但長期運行仍然穩健。

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初步統計,2021年上半年新發行的產品中共有1173只產品曾發生過跌破初始淨值現象,到2021年6月底只有139只低於初始淨值。

收益率指標怎麼看?

2022年1月1日起,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銀行理財產品也進入全面淨值化時代。與預期收益型產品相比,淨值型產品收益波動更大,需要投資者結合產品期限、風險等級、業績比較基準等指標挑選產品。

中郵理財相關人士稱,業績比較基準是產品管理人基於過往的投資經驗等因素計算得出的投資者可能獲得的預估收益。不同類型理財產品所關注的收益率指標各不相同。以現金管理類理財爲例,投資者應參考“七日年化收益率”“萬份收益”指標,其他淨值型產品則主要參考“業績比較基準”。

民生銀行表示,對於持有期限短於一年的產品而言,年化收益率雖然也是客觀真實的,但在感官上放大了收益率的數值。

例如,某產品某月的收益率爲0.5%,年化收益率爲6%。若下一個月收益率爲0.45%,則年化收益率變爲5.4%。看似發生了60個BP的回撤,但其實產品收益率僅相差0.05個百分點,而年化收益率把差距放大了12倍。

圖片來源:“民生銀行理財”公衆號

民生銀行建議,投資者在縱向比較理財產品時,將年化收益率還原到與投資期限相對應的實際收益數值。

編輯:徐效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