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醫院,藏着多少貓膩?

“25歲、72歲、62歲三人CT片幾乎一樣”,近日,醫生實名舉報醫院涉嫌騙保一事,引發廣泛關注。

據總檯中國之聲報道,近日,江蘇省無錫虹橋醫院放射影像科醫生朱成剛實名反映,從去年開始,醫院系統內出現了一些根本沒在他們科室做過影像檢查的患者病歷。據瞭解,這些人既沒在醫院拍過片子,也沒有放射影像科歸檔的影像號,病歷記錄裡卻有“根據影像做出的診斷”。放射影像科的醫生懷疑醫院涉嫌僞造病歷,騙取醫療保險。

此事曝光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9月23日,國家醫保局派出飛行檢查組,進駐該院開展專項飛行檢查。同時,無錫市醫保局也根據協議管理規定,已經作出與無錫虹橋醫院解除醫保服務協議的處理;當地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醫院有關人員已被控制。

從相關部門採取的措施看,無錫虹橋醫院很有可能存在騙保行爲。如果舉報屬實,沒有影像操作權限的醫生髮布影像檢查報告,就是虛假檢查和資質缺失的雙重越位。而沒有影像號就隨便編一個,沒有影像資料就用其他患者的資料來代替等做法,也顯得尤爲猖獗。

CT、核磁共振儀屬於收費較高的檢查項目,一次檢查費用通常需要好幾百元。如果大量病例沒有做檢查卻出具檢查報告,意味着醫院通過虛假檢查騙取的基金數目較大。僅此一點,就足以導致大量醫保基金流失。

關鍵是,檢查只是診療的環節之一,與虛假檢查相伴隨的,有沒有虛假住院、病歷造假等欺詐現象,也值得進一步追問。因此,相關方面顯然不能侷限於就事論事式調查,從全局的角度排查系統性欺詐騙保現象,尤其是對醫保基金監管帶來的挑戰,尤爲必要。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據媒體報道,2024年3月,舉報者朱成剛向醫院上級管理部門實名舉報此事。此後,朱成剛和同事們發現,放射影像科已無權限查看2023年8月之前的影像。而院方給出的理由是系統升級導致的錯誤。但騙保嫌疑之下,這樣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腳,值得審視。

進一步檢索資料發現,今年8月,崑山同樣有一個名爲虹橋醫院的醫療機構被舉報有騙保嫌疑。其被曝出“要求醫生讓患者最低消費7000元”,引發社會熱議。巧合的是,根據天眼查的信息,無錫虹橋醫院與崑山虹橋醫院有限公司都成立於2005年,法定代表人都叫王爲民。

那麼,這兩家醫院是什麼關係?法定代表人王爲民是否爲同一個人?這樣的線索,給了輿論更多遐想空間。

另據界面新聞報道,王爲民和上海美迪亞醫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美迪亞”)同爲無錫虹橋醫院股東,而王爲民通過持有上海美迪亞80%股權,共對無錫虹橋醫院持股42%。也就是說,上海美迪亞的實控人是王爲民。

資料還顯示,上海美迪亞還對外投資了多家醫院,這其中,多家醫院曾遭行政處罰,原因多次涉及醫保基金使用。

綜合諸多信息,可以提出這樣的疑問:多個有醫保基金使用問題的醫院,背後是否是同一個老闆?進行虛假檢查和設置“最低消費”,究竟屬於某家醫院的獨創,還是疑似關聯醫院共同的做法?類似疑問,顯然也需要通過後續的專項調查來尋找答案。

近年來,醫保基金監管的戰果顯著,過去一些常見的欺詐騙保手段已明顯減少。但欺詐騙保的手段也在不斷演變,這起事件當中,通過內部系統修改病歷,以及偷換影像資料等做法,都是過去比較少見的新現象。

從這個角度看,基金監管既要始終保持零容忍的決心不變,更要緊盯騙保動態,持續更新監管方式,做到無論騙保手段如何變化,都能迅速給予迎頭痛擊。唯有如此,方能讓任何類型的欺詐騙保均無處遁形。

撰稿/唐傳豔 編輯/馬小龍 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