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沒有“靠山”的物業公司,正在“整頓”武漢物業市場!

近兩年,“天價”物業費越來越多。

奇怪的是,那些收着“天價”物業費的小區,卻一個個喊出了“不賺錢”甚至“虧錢”的口號。

既然不賺錢,那退出就是了。然而,當業主真要召開業主大會討論續聘問題時,他們不僅不配合,還會百般阻撓。

以武漢爲例,近兩年,筆者曾經歷過多起換物業“鬧劇”。

比如去年,蔡甸某小區就“是否解聘原物業”召開業主大會,結果剛投完票,4個票箱裡的選票就被人悉數偷走。

後湖片區的香利國庭小區,在召開業主大會投票決定是否換物業時,投票箱被人當場砸毀。

光谷金融港片區的現代森林小鎮,在業主大會籌備期間,業委會成員的私家車被砸碎。

更過分的事件我就不講了,點到爲止。

大家有沒有想過,爲什麼這些物業公司會想盡一切辦法賴着不走?那是因爲小區利益真的就是一塊“唐僧肉”,多少人虎視眈眈。

小區利益除了物業費、停車費、維修資金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項:公共收益。

公共收益主要有三大塊:停車收入、廣告收入、共有房屋和場地的租賃收入。

△武漢某小區的公共收益,2024年前六個月公共收益一百多萬。

《民法典》《物業管理條例》有關條文都十分明確:小區的公共收益,歸全體業主所有。

然而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業主對原本屬於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知情。即便有個別業主想去爭取,也會遇到重重阻礙,最終不了了之。

這筆糊塗賬,直接導致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信任崩塌”,有時業委會也會捲入其中。

這幾年,筆者經常聽到業主吐槽,“某某物業公司將公共收益全部霸佔了”“某某業委會貪污了多少多少萬”。

在我的印象中,鮮有主動將公共收益讓給業主的物業公司。

不過也有例外,前段時間,從媒體上看到武漢有個叫“嘉信物業”的公司正在推廣“陽光碼”,率先在武漢三個小區(水晶酈都、保和•墨水灣、頤桂苑)實行“陽光透明集體共治”。

爲了一探究竟,“風雲武漢”親自去保和•墨水灣小區進行了實地考察,下面是我在考察時拍攝的一組現場照片: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在小區內的豐巢快遞櫃、自動售貨機以及直飲水機身上都貼了一張“陽光碼”。

我帶着好奇心掃了一下,發現每個“陽光碼”都對應着一份詳細的公共收益清單,內容包括收款金額、轉賬憑證、合同原件、業主分成、物業分成等。

並且每一個清單裡面還有一條友情提示:小區公共收益屬於全體業主所有,物業承諾堅決不侵佔業主公共利益。公共收益按照業主百分之七十,物業百分之三十進行分配。

通過這些“陽光碼”,“風雲武漢”第一次知道:一臺豐巢智能櫃的場地租賃費用爲3000元/年,一臺社區直飲水機的場地租賃費用爲3000元/年。(大家如有興趣,可以放大圖片,長按二維碼即可識別)

以前每次在自家小區乘坐電梯時,我都好奇一件事:電梯裡的這些廣告牌一年到底能賺多少錢?

通過保和•墨水灣的“陽光碼”,我終於瞭解到:一部電梯內一個廣告的租金爲1000元/年。

小區裡面的廣告當然不僅限於電梯,小區的大門、通道、樓棟入口、公共區域都有廣告位。

廣告收入只是小區公共收入的“小頭”,“大頭”是小區的停車收入以及共有房屋和場地的租賃收入。

令我意外的是,小區內用來回收舊衣物的智能回收箱竟然也有場地租賃費,通過“陽光碼”查詢得知——一臺佔地2平方的智能回收箱,場地租賃費爲1500元/年。(以前一直以爲是公益項目)

在保和•墨水灣,基本上所有涉及公共收益的地方都已經張貼了“陽光碼”。

當然,保和•墨水灣的“陽光碼”並非僅限於公共收益透明,業主關注的所有小區事務都是公開透明的。

比如,通過“陽光碼”,業主可以查到所有工作員的信息(包括領導的電話號碼);可以查到小區所有交物業費的清單以及未交物業費的清單;業主如果有任何意見或建議,還可以隨時通過“陽光碼”提出。

通過這些舉措,小區的所有事務變得“陽光透明”,在“陽光透明”中,長期困擾物業行業的信任問題迎刃而解。

物業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服務即可,小區的治理工作交給業主“集體共治”。

講真,嘉信物業主動公開的這些信息令我挺震撼,因爲一些涉及“行業秘密”的內容,簡直就是在“掀桌子”。

相信行業內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已經開始指責嘉信物業的“出格”行爲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普通業主必然會雙手贊成這種“陽光透明集體共治”的模式。

在現場考察時,嘉信物業的一位工作人員還說了句很“得罪”同行的話,我不妨分享給大家,他說:“以武漢的消費水平,物業費超過2.5元/平就不厚道了。”

當然這只是他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在現場筆者還與保和•墨水灣的十幾位業主進行了交流,當我表明身份後,業主對我各種吐槽。

有業主問:“能不能幫我們呼籲一下,爲什麼成立業委會這麼難?”

有業主抱怨:“交房之後已經是第四個物業了,希望這次嘉信物業能徹底跟開發商撇清關係。”

從業主口中得知,由於開發商引入的前期物業與業主矛盾重重,導致業主積累了諸多不滿。嘉信物業接手保和•墨水灣後,通過與業主開誠佈公的溝通,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目前正在推行的“陽光碼”已經獲得了業主的一致認可。

△嘉信物業接手後,小區開始變得井井有條

值得一提的是,嘉信物業是一家沒有“靠山”的物業公司,它沒有任何地產背景。

但正是這家“沒有靠山”的物業公司,已經成爲武漢乃至全國第一個“吃螃蟹者”。

後記

當前,物業領域的亂象,至少有一半都是源於“前期物業”問題。

這些前期物業絕大多數都是地產公司的子公司、孫公司,在地產景氣的那些年,它們背靠着地產公司過得優哉遊哉。然而,如今樓市遇冷,地產反而成爲它們的拖累。

當前很多地產公司交付的項目其實都是一個“爛攤子”,物業公司作爲子公司,又不得不硬着頭皮“無條件”接手,這就導致後期跟業主有扯不完的皮。

△某知名地產公司交付的項目,物業公司接手時不管不問,後期業主怎麼可能不扯皮呢?

雪上加霜的是,不少物業公司還被要求去填地產公司的“窟窿”。這幾年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天價物業費“”天價停車費”,原因正在如此。

如今還有意願、有能力去做創新、去重塑行業信任的,反而是那些沒有“靠山”的物業公司。

因爲它們明白:在一個穩賺不賠的行業,根本沒有必要去絞盡腦汁“割業主的韭菜”,只要紮紮實實地把服務做好,賺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當我看到像嘉信物業這樣“名不見經傳”的物業公司開始“整頓”武漢物業市場時,我一點都不驚訝。

期待他們能在武漢物業市場趟出一條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