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火星-19”射程創紀錄,可覆蓋美國全境,迴應美國軍事壓力

最高彈道、最長飛行時間,朝鮮“火星-19”射程創紀錄,據央視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10月31號朝鮮打了“火星-19”,這次試射跟之前“火星-15、16、17”,各種試驗行動軌跡大致相同,還是通過高彈道向上打,打下創紀錄的7000公里,飛了89分鐘。

無論是彈道、高度、飛行時間都形成了“火星”系列導彈的一個新紀錄,下一次會不會更久,現在還要觀察。從這枚導彈射高包括它的飛行時間去分析,按照之前“火星”系列導彈射程做一個數學題,比如之前“火星-15”號的彈道高度是5700公里,大致折算應該達到12000公里射程;“火星-16”導彈彈道高度達到了6200公里,一般推測射程在14000公里左右。這次打了7000公里,估計射程肯定會超過14000到15000,從射高和推算出的射程去分析,美國本土都在打擊範圍之內,可以無死角、全縱深的進行攻擊,也說明這次試射跟以前相比有很多變化。

通過朝方發佈的視頻和各種影像去分析,發射方式的確有進步、有發展,我看了看這個視頻,大概有這麼幾個點。第一叫固體推進,像之前的“火星”系列叫“火星炮”系列,無論是“火星-15”、“火星-16”,還有“火星-16B”加上“火星-17”都是液體燃料、兩級液體,是加註完畢之後通過車輛拖到指定場地發射。但這次它的發射燃燒以及出膛畫面是通過一個封閉狀的固體推進劑。從發射場景去看,首先在導彈出膛之前有數個在發射筒內做支撐物的東西快速拋出,然後導彈在點火之前在發射視頻的左側有黑煙,很顯然這是壓縮空氣、壓縮氣體,要把導彈推出發射筒,另外導彈點火之後有一個圓蓋子從導彈底部向右飛處、平穩的甩出,而且火焰是很耀眼。

一般我們看之前的“火星-15、16、17”,火焰是蠟燭狀,而且透明、而且相對較短,但這次你看整個火焰像掃把一樣很長,說明是固體推進劑從液體變成固體,準備時間進一步縮短。像之前液體火箭、液體導彈加註維護保障時間很長,但是液體可靠性包括難度相對較低,如果改成全固態,就可以接到命令第一時間進入到發射場進行發射,不需要太長的準備時間。對於提高打擊效果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機動發射。從這次展示的車來看,雖然看不太清楚,但是也是多軸車輛。像之前在閱兵式上展現出的“火星”系列都是10軸、11軸、12軸,可以把導彈平穩的放在車箱上來形成穩定運輸,然後快速起豎、快速發射。所以從發射架來看它具備運輸、起豎、發射這麼幾個功能。從機動發射來看,對於提高生存能力有一定作用,雖然陸地發射包括井射導彈容易被對方發現,但移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方的發現概率。

第三是通過整個發射場景看到的發射方式和打擊方式有很多很多變化,其中明顯的就是超遠射程。如果按照7000公里彈道高,飛了89分鐘,射程是朝鮮所有“火星”系列彈道導彈中最長的。通過美國大選之前獻這個“大禮”通過無人機雙方的論戰,形成朝鮮優勢,我想這些都是一些政治態度,如果實際去打擊,通過現在的射程也可以告訴美國,你都在我的射程範圍之內,所以半島局勢風雲突變,美國在半島推波助瀾,又形成了新的溫度。所以“火星-19”號大概就是朝鮮迴應美國軍事壓力的一個重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