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康摔破肝臟 醫揭老人防跌3關鍵:不會是單一因素

趙少康自曝發生跌倒意外,導致肝臟邊角破裂、內出血,一度住進加護病房。(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74歲的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不久前,才經歷開心手術,今(19)日又自爆上週三在家摔跤,導致肝臟破裂、內出血,再度住進加護病房,直到今天病況才穩定。對此,老年醫學科醫師表示,長者跌倒多不是單一因素,有可能與使用藥物、視力、居家環境等有關,除應釐清改善外,以免陷入惡性循環外,另建議每日做15至30分鐘的運動,以加強肌力與平衡感。

趙少康今在臉書PO文指出,上週三他在家摔一跤,週日上午突然腹痛嚴重,就醫檢查發現是肝臟邊角破裂、內出血,送進加護病房,直到今天病況才穩定下來,後來他自我檢討跌倒因有3點,1是血壓太低時不可站立,2是術後動作要慢,3是大手術後要充份休息。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劉秉奕表示,趙少康自我檢討的3點,都是臨牀上常導致長者跌倒原因,有些降血壓藥、利尿劑,可能會造成長者頭暈、跌倒,再者長者身體不比年輕人,可能從牀上坐起或是坐姿要站起來的過程,因「姿勢性低血壓」而跌倒。

劉秉奕表示,趙少康先前曾經歷開心大手術,術後若休息時間不夠,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增加跌倒機會。

劉秉奕建議若老年人在過去1年曾經跌倒超過1次,就應到老年醫學科就醫,釐清是否是因既有服用藥物,可能導致低血壓、頭暈情況,另有些老人家跌倒是因老花眼、白內障,穿着鞋子不當等。

劉秉奕表示,老年人最怕跌倒,因爲這可能陷入惡性循環,老人家可能因疼痛或身體懼怕,就減少活動,連帶影響肌肉強度甚至是平衡,接着自理生活下降,體力變弱,就更容易跌倒。

劉秉奕建議老人家每日應做15至30分鐘運動,以訓練肌力、平衡與身體柔軟度活動爲主,例如坐在椅子上慢慢站起來,或在小腿綁上小沙袋,做擡腿運動,詳情可上國健署網站。

衛福部在官網指出,老人最常發生跌傷地點,依序是住處內爲傢俱旁、浴室或廁所,在住處以外爲路邊或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而服用多種藥物者,若出現頭暈、肌力減弱、步履不穩等狀況,需要與醫師討論以降低跌倒風險。

衛福部並提醒長者居家環境要注意照明,例如設置牀邊小燈,至廁所通道設夜間壁燈,居家地板維持乾燥與防滑,地面維持乾燥,避免潮溼與光滑,鋪設防跌軟墊,以預防跌傷。

衛福部並提醒,浴浴室設置的止滑墊要鋪滿整個浴室;在馬桶及浴缸旁加裝扶手;門檻前要設止滑的腳踏墊,以吸收水滴,並降低地面與門檻的落差,樓梯要裝欄杆及防滑扶手,樓梯坡度要適中,階梯面要寬闊,階梯的高度不能太高,階緣設置止滑條,且階梯面與階高面的顏色應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