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批海軍艦艇維修控管不當 官兵感慨「何不食肉糜」:這原因須頻頻出動
審計部決算報告指出,海軍艦艇維修作業與預定期程落差大,官兵私下表示關鍵是戰備壓力太大,如此評語不顧基層實況。資料照,記者曾原信/攝影
審計部今天今天公佈民國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覈報告,在國防部的部分,審計部批評海軍,截至去年7月底止,超過一半主戰艦艇未依照維修週期進行修護,影響裝備使用穩定性及兵力派遣運用。
軍方官員則私下抱怨,艦艇修護未按原訂時程的關鍵,是近年共艦持續壓境威脅,艦艇必須頻頻出動,甚至尚未完全竣工,就要出海應付敵情;長期消耗導致裝備人員經常處於疲乏狀態。不追究背景因素,只檢討「不按期程」,未免倒果爲因,讓人有「何不食肉糜」之嘆。
海軍司令部迴應,後續編訂艦艇年度交修計劃,將強化考量兵力運用、艦艇汰除及新艦編成等各方面影響,提高修護計劃執行期程可行性,避免交修期程在實際執行時大幅調整,並由各艦隊加強管制裝備大修時數屆限狀況,如因兵力運用無法依時交修,將以非計劃性維修方式因應,以利維持艦艇裝備妥善。
報告指出,海軍去年度辦理艦艇計劃性修護120艘次,前年度艦艇計劃交修114艘次。前年共有49艘次調整維修期程,佔整體計劃交修數42.98%。26艘主作戰艦(康定級、成功級、基隆級、濟陽級)截至112年7月底止,最近一次計劃性修護,共有14艘(53.85%)未依規定之週期執行,實際維修週期較修護手冊規範之週期延長1至10個月,導致相關艦艇出現主機、發電機等重要裝備達到大修時數屆限,以及非計劃性維修頻次增加,影響裝備使用穩定性及兵力派遣運用。
記者私下探詢多位海軍各級官兵,都對此結論大表不平,認爲關鍵是兵力運用吃緊,臨時狀況又多,計劃跟不上變化。例如中共突然發動大規模軍演,我方可派之艦幾乎全部出海,其中必有原本排定維修的船。一旦延後進廠,出廠日期自然順延,計劃中的下一艘船也會受影響。
官員透露,司令部回答所指「以非計劃性維修方式因應」,往往是基本修理作業完成,船就被派出海去執行任務;許多尚未完成的項目,只好利用返港時間「插空隙」補做。
官員也表示,若與美軍相較,國軍艦艇每年海上航行天數並不較高。但我方艦艇隨時要擔負戰備,臨時啓動主電機待命的非計劃性任務,頻繁度遠高於美軍。這種操作模式對艦船的損耗,比長時間海上航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