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莞聯培研究生超4000名,東莞卓越工程師後備軍團如何煉成?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程浩 東莞報道
自2017年東莞啓動名校研究生培養計劃以來,在莞聯合培養研究生累計超過4000名,參與並解決企業技術攻關項目1142項,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留莞率超38%……12月18日,一場主題爲東莞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的交流大會在東莞松山湖上演,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30所重點高校、以及業內專家學者近300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和新模式。
早在1980年12月8日,東莞舉行首批工程師職稱評定,評定了首批近600名工程師。從農業大縣到國際製造業名城,從大國重器到民生生計,從生產線到試驗檯,東莞工程師已成爲先進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身處經濟提檔升級關鍵期的東莞,對優秀工程師人才的渴望促使這座城市面向全球廣撒“英雄帖”。近年來,東莞將產教融合作爲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初步構建了工業軟件、智能製造、新材料和集成電路四大卓越工程師創新中心,建立大科學裝置、創新創業、莞港澳人才培養和莞臺人才培養等四個基地,精準培養東莞重點產業亟需的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截至目前,在莞聯合培養研究生累計超過4000名,人才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
“東莞將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進實施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聯合培養,探討卓越工程師在智能製造行業、工業軟件等大灣區重點產業領域的培養路徑,將爲東莞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智力支撐。”東莞市副市長黎軍表示。
聚焦工業軟件、新材料等四大主攻方向
隨着先進製造業發展動能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普遍應用,企業對於能夠在生產一線第一時間解決現場複雜問題的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即卓越工程師的需求變得尤爲迫切。
卓越工程師培養是突破高校和企業社會分工邊界,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工程教育變革的重要舉措,肩負了探索新型教育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重任。
廣東省教育廳研究生處處長吳寶榆介紹,廣東是科教大省、科創大省和產業大省。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要堅定瞄準產教聯合培養這一改革方向,聚焦解決工程實踐難題,着力培養一批適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師。
林城是華南理工大學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依託第四批東莞市創新科研團隊項目,林城在東莞市正新包裝製品有限公司參加了聯合培養項目。在聯合培養期間,林城參與了高強度全回收增產地膜先進製造與循環利用項目,作爲主要完成人獲得廣東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該項技術成果改進了正新包裝的生產技術,協助企業獲得了寧德時代訂單,並形成了近1億元的銷售額。在聯培結束後,林城直接入職正新包裝公司成爲技術高管,成爲正新包裝研發副總經理。
林城的從業故事是當下東莞積極探索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培養的新路徑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早在2017年,東莞啓動了以服務企業爲核心的名校研究生聯合培養計劃,組建名校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並在2022年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爲全國4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之一。
2023年6月,東莞整合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的優勢資源,打造“人才培養+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的人才發展全生態鏈,東莞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東莞卓工研究院”)應運而生。
“當前東莞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培養最大難點在於如何充分調動企業和高校的積極性,爲此東莞卓工研究院組織專家對研發項目進行遴選和把關,更聚焦於遴選實操應用性強的項目,並建立完善的項目遴選機制,充分保障聯培研究生們的權益。”東莞卓工研究院工作專班杜柱康說。
近年來,東莞卓工研究院立足企業技術攻關和人才培育的需求,積極引進高等院校參與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工作,先後與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187所高校院所開展合作,攜手合作服務504家重點科技企業,打造1110人的卓越企業導師團,構建“企業出題、研究院遴選、高校揭榜”的工作機制,累計聯合培養4147名研究生。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這批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共發表論文1875篇,獲得各類校級以上獎勵478項,參與並解決企業技術攻關項目1142項,聯合培養獲得1039項專利。
“從名校研究生培養到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培育,最大的變化體現在提檔和聚焦兩個方面,首先檔次較以往有大幅提升,其次研究領域更聚焦,首期選定工業軟件、智能製造、新材料、集成電路4個領域爲主攻方向。”杜柱康說。
近年來,東莞將產教融合作爲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初步構建了工業軟件、智能製造、新材料和集成電路四大卓越工程師創新中心,創新中心圍繞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探索“政府+高校+產業界”的運行機制,組建創新聯合體。如通過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合作建設新材料卓越工程師創新中心,圍繞新材料成果轉化項目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是廣東省首批啓動建設的四家省實驗室之一。近年來通過與電子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東莞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累計聯合培養研究生80人。
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研究和中試線建設團隊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田孟羽參與了鋰離子電池正極加鋰材料項目,相比傳統技術,降低約50%的成本,爲企業降本增效帶來巨大效益。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季洪祥參與高鎳三元項目,協助公司研發更好的合成鎳酸鋰,並對鎳酸鋰的改性工作提供技術支持,項目成果的應用實現了銷售額近百萬元。
研究生畢業留莞率高達38%
東莞匯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工業除塵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通過與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開展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聯合培養計劃,共培養研究生16人,爲企業儲備了一批高水平技術人才。
楚世贇是華南理工大學一名碩士研究生,在聯培期間,楚世贇不僅參與了多個企業核心研發課題,還在關鍵時刻扮演了重要角色。爲解決鋰電池生產過程中爆炸性細微粉塵的惰性粉送粉難問題,他與華南理工大學謝小鵬教授緊急攻關,開發出新型粉塵機構,保證裝置運行穩定性。該技術迅速被量產使用,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約350萬元,同時也促成解決了公司正在瓶頸期的上億訂單驗收問題。
作爲主要完成人,楚世贇參與的鋰電池生產過程中粉塵防爆安全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獲得廣東省應急與安全技術進步一等獎。在聯培結束後,楚世贇入職匯樂技術成爲國際技術研究部副部長,目前主要負責海外客戶的技術支持與新型機構研發引進工作。
“開展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培養主要有兩個初衷,一個是幫助企業解決項目技術難題,另一個是留住企業人才,爲此我們開展一系列研究生面試招聘專項服務,做好人才引留‘最後一公里’。”杜柱康說。
自2022年授牌建設以來,東莞卓工研究院已引進2000餘名研究生來莞聯合培養,研究生規模在首批四家卓工研究院中名列前茅,研究生畢業留莞率高達38%,涌現出了華南理工大學林城、電子科技大學黃仲逸等一大批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在助企發展、技術攻關、創業孵化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杜柱康介紹,爲推動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東莞陸續建立了大科學裝置、創新創業、莞港澳人才培養和莞臺人才培養等四個基地,精準培養東莞重點產業亟需的卓越工程師。如建立大科學裝置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由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阿秒科學中心以及周邊惠州等大科學裝置運營機構合作建設,目前已輸送334名研究生參與大科學裝置建設和運行,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優勢,東莞卓工研究院還深化與臺港澳高校院所、園區的合作交流,讓卓越工程師培養“臺味”“港味”更濃。依託莞臺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挑戰賽、夏令營等活動,深入兩岸人才培養交流合作。同時,藉助莞港澳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近兩年東莞卓工研究院與香港工業總會、香港電子業商會等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爲香港再工業化輸送高層次的工程技術人才支持。
根據此前規劃,到2026年,東莞卓工研究院將培育超5000名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杜柱康希望,未來東莞卓工研究院能建設成爲東莞產業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探索工業軟件校企“訂單班”培育模式
近年來,工業軟件的蓬勃發展正爲東莞智能製造注入強勁動力。工業軟件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主要依賴高素質人才隊伍。對於東莞而言,工業軟件領域是今年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培育的重點方向之一。
業內人士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目前我國工業軟件人才短缺、學科行業融合困難、校企合作交流鬆散,整個行業面臨人才培養難、招聘難、留住難的三大“造血”難題。
2023年12月,東莞卓工研究院與東莞理工學院、數字化工業軟件聯盟以及相關高校院所、科技企業,共同組建了工業軟件(人工智能)卓越工程師創新中心。目前已成立東莞工業軟件卓越工程師培養聯盟,制定工業鍛件方向研究生培養方案,已完成首屆61名研究生的招收工作,梳理了東莞龍頭企業的30餘個項目需求,並計劃面向高校通過“揭榜掛帥”的方式進行項目配對組織。
同時,東莞卓工研究院還依託工業軟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籌備成立東莞市示範性工業軟件學院,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工業軟件人才,爲東莞市乃至全國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
目前東莞已成立東莞工業軟件卓越工程師培養聯盟,制定工業軟件方向研究生培養方案。
盤古信息是東莞工業軟件卓越工程師培養聯盟成員之一,通過與東莞理工學院的深度合作,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四年累計培養近400名工業軟件後備人才。
回想起初次與東莞理工學院的結緣,盤古信息產品總監高明星記憶猶新,“2018年在校園春季招聘會上,盤古信息初次與東莞理工學院接觸,經過了幾年校園招聘會,2021年,盤古信息開始嘗試在東莞理工學院校內提前做實訓,首批實訓班爲期三個月”。
高明星介紹,通過三個月的實訓,不僅讓學生們對工業軟件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瞭解,更在實踐中錘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最終,12名優秀學生成功加入盤古信息的大家庭。
爲更好的培育工業軟件人才,2022年下半年,盤古信息決定深化校企“訂單班”合作,聯合東莞理工學院從大三開始正式合作開設“工業軟件創新班”,涵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工業軟件教材合編、共建人才培養基地等多個方面。目前,盤古信息和東莞理工學院聯合培養了四批次、共400名工業軟件後備人才。
胡陽介紹,隨着培養的人才越來越多,今年10月,盤古信息啓動了工軟人才生態平臺的構建工作,計劃打造工軟人才之家“智造優才網”,旨在通過校企合作、內部培訓、人才輸出平臺等多元化方式,深度構建智能製造人才生態,促進工業軟件技術項目的落地和應用。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東莞市科技局瞭解到,近期東莞也發佈了《東莞市加強工業軟件人才培養若干政策措施》10條措施,着眼於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瞄準“需求側”、優化“供給側”,從學科建設、產教融合、來莞發展3個方面,爲東莞打造工業軟件人才聚集高地提供智力支撐。
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副校長徐曉飛建議,未來在工業軟件卓越工程師培育上,東莞應進一步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爲我國軟件工程領域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