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愛人4》:3位女嘉賓關係微妙,麥琳疑似被葛夕、黃聖依孤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
《再見愛人4》的主題曲,是由李行亮作詞、作曲和演唱的。
這首歌的名字叫《山海有規則》,歌詞暖心又扎心,旋律悠揚又激昂。
像極了李行亮和麥琳之間,彼此深愛又互相傷害的婚姻現狀。
其實,早在第一期節目播出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了這首歌。
爲了聽懂其中蘊含的複雜情緒,單曲循環了好多遍。
當時節目還不像現在這麼火,注意到這首歌的人並不多。
剛出場的麥琳給觀衆留下的印象,還是勤儉持家、賢妻良母,但又極度委屈和缺愛。
我跟許多觀衆對她的第一印象大致相同。
甚至覺得,憑藉一己之力幫助李行亮改變命運的她,配享太廟。
如今我對麥琳的好感,幾乎消耗殆盡。
節目中她大肆抱怨,李行亮專門從北京坐飛機去上海,買了她愛吃的青團,還買了所有口味。
結果她第一口沒有吃到喜歡的餡料,所以非常生氣。
當其他嘉賓對她的行爲提出建議,讓她不要再打壓李行亮的積極性時,她還數次大笑着說,自己經常這樣做。
聽完這個故事,再看到麥琳對此事的態度,我的白眼當時都快翻到天上了。
更讓憤怒的是,在張泉靈緊鑼密鼓地追問下。
麥琳又表達出了,自己當下最想要的禮物,其實是包包。
可能害怕別人誤會,她又趕緊補了一句,其實自己並不是真的想要,只是這個禮物當下會讓自己更有面子。
她這句話一出口,我的怒火一下子就上來了,差點沒氣暈過去。
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怪不得李行亮送的腰墊、身體乳、衣服和手機,都沒有送到她的“心趴”上,原來答案在這等着呢。
借用網友的話說,她這副架勢,就是想讓李行亮跪着給她呈上頂級款的限量名包。
實在搞不懂,前兩期那麼勤儉持家的麥琳,怎麼變得這麼“事兒精”和“物質”?
幸好在張泉靈循序漸進的引導下,之前還用大笑掩飾錯誤,不斷迴避矛盾的麥琳,終於平靜下來,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甚至於,談論的最後,她還非常坦誠地說了一句:其實我很希望聽到這些,因爲人很多時候,最可怕的是不自知。
耐心地看完這段對話以後,我對麥琳的怒氣蕩然無存。
而且還恍然大悟,非常明確感知到了她在節目中,越來越讓人討厭的原因。
因爲在張泉靈的襯托下,黃聖依和葛夕在節目中對待麥琳的態勢,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極其惡劣”。
而麥琳在節目中的表現會越來越差,很有可能就是因爲,她感受到了這些惡意,甚至是暗戳戳的孤立。
所以纔想拼命用各種自相矛盾的行爲,來證明自己擁有的,其實遠比另外兩個看似比她厲害的女嘉賓更多。
展開分析之前,先聲明兩點。
其一,這只是我的大膽猜測,或許不對,但絕非毫無根據的臆想,而是觀察過後做出的推斷。
其二,我願意相信黃聖依和葛夕並非出自惡意,或許因爲出身和價值觀跟麥琳過於不同,她們之間纔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隔閡。
畢竟,黃聖依可是一個連自己孩子幾歲都記不住的母親。
更是一個在結婚之後,連何謂尊重都全然不知的豪門闊太。
而葛夕,據說也是一個有着300萬嫁妝、600萬房款的富家女孩。
她精神世界豐盈,情感內核穩定,完全不會被婚姻家庭捆綁。
唯有麥琳,出身一般,還完全放棄了自己,一股腦地撲在老公和孩子身上。
境況如此不同的人待在一起,存在分歧也在所難免。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分析,這三位女嘉賓之間的微妙關係。
看看黃聖依和葛夕是如何在不經意間孤立麥琳,進而給她帶來傷害的。
先說我是如何發現的。
在張泉靈採訪三位女嘉賓的那段場景中,我可以非常明顯地感知到,黃聖依和葛夕似乎有些肉眼可見地看不上麥琳。
當張泉靈和麥琳交流時,坐在中間的黃聖依和葛夕,並沒有認真去聽。
她們不僅會瘋狂吃東西,還會緊靠在一起竊竊私語,偶爾聽到麥琳的一些講述,她們還會流露出有些鄙夷的神情。
因爲她們兩個的小動作實在太多,很多時候,張泉靈和麥琳需要側着身子,才能在保證看到對方的情況下進行談話。
到了最後,可能連後期的剪輯都看不下去了,只好把她們兩個的畫面刪除,強行把張泉靈和麥琳拼接在一起。
而且,我清楚地記得,黃聖依和葛夕在這次談話中對麥琳做出的迴應。
葛夕說麥琳很“作”,黃聖依說麥琳自己都不是個浪漫的人,還要求李行亮做浪漫的事。
麥琳並沒有做出反駁,笑着認領了這些評價。
表面上看,葛夕和黃聖依就像觀衆的嘴替一樣,當場幫助觀衆表達了對麥琳的不滿,麥琳也承認了錯誤。
但相比於張泉靈飽含善意的循循善誘,還有發自肺腑給出的一些建議,葛夕和黃聖依的評價,其實更像情緒化的表達。
她們只會揪出麥琳的缺點,然後大肆指責和評價,但從來不提建議。
麥琳在她們無比正確的“批評”聲中,只能用大笑來掩飾尷尬。
但說實話,這種揭了傷疤不給紗布,還要往上面再撒一把鹽的做法,其實完全無益於麥琳改善自己的問題。
其實,這並不是黃聖依和葛夕第一次在節目中,以勝利者的姿勢,去否定麥琳了。
黃聖依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和麥琳不一樣,我不是家庭主婦,我有自己的工作。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場景是,麥琳在熱情洋溢地跳舞,卻發現大家都在爲黃聖依鼓掌。
然後,她趕緊尷尬地退了出來。
之後,她又在飯桌上生氣地質問李行亮,爲什麼不及時拉她下來,讓她公然出醜。
李行亮表示自己非常無辜,因爲覺得她跳得很美,沒有必要跟別人比較。
這裡,李行亮的反應並沒有什麼錯誤,情人眼裡出西施,他完全有理由覺得,麥琳很美,只要她跳的開心就好。
麥琳的反應也可以理解,畢竟,在專業演員身邊跳舞,確實有綠葉襯托紅花的嫌疑,尤其是大家的目光都在黃聖依身上。
但黃聖依的反應,卻有意思。
這個時候,但凡有些善意的人,其實都能感受到,麥琳是自卑了,她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勵。
黃聖依就坐在麥琳旁邊,且大概率聽到了夫妻兩人的對話,但她並沒有給出任何迴應。
而且,跳完舞蹈之後,麥琳幾次想要擁抱她,她也完全無視,直接坐到了椅子上。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麥琳,你在原本就感受到自卑的情況下,再次感受到了漠視,你會怎樣?
而葛夕的神情中,也經常會流露出對麥琳的不屑。
麥琳的家務重擔、容貌自卑,在她那裡都不值一提。
她曾不止一次對麥琳化妝表示不耐煩。
哪怕是麥琳坦言自己有容貌自卑之後,她還是覺得不能理解。
這裡,並不是有意要指責黃聖依和葛夕,我願意相信她們並沒有惡意。
但我也確實很明顯地感受到了,麥琳在和她們相處時所承受的委屈。
就好像,她們會不經意間,以女強人的身份,高高在上地評價麥琳。
也會不自覺地靠攏在一起,單獨把麥琳排除在外,再相視一笑,對麥琳的行爲表示無語。
在這種情況下,本身就有些敏感和自卑的麥琳,其實已經沒有辦法專心解決她和李行亮之間的矛盾了。
甚至於,她還會故意放大夫妻之間的矛盾,以此來達到宣泄自己內心其他情緒的目的。
而且,她還會故意採用使喚李行亮的方式,把丈夫捆綁在身邊,以保證自己處於一個看上去沒有那麼勢單力薄的狀態。
或許,她並不是真的需要李行亮的幫助,她只是藉助李行亮的行爲,讓另外兩人知道,她擁有她們沒有的東西。
就好像,她並不是真的需要一個限量款包包,而是需要藉助李行亮給她買包的這件事情,讓她在朋友面前有一件可炫耀的東西。
而這個東西,就是人們有再多金錢,也求而不得的愛。
所以,我們纔會看到,能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的麥琳,竟然需要藉助李行亮的幫助,才能收拾好行李箱。
而這些,也毫無意外地成了觀衆攻擊她的理由,堂堂一個家庭主婦,竟然連這點小事都幹不好。
但實際上,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行爲,或許只是麥琳想借助李行亮的愛意,向另外兩人證明,我其實過得比你們幸福。
獨立、有錢,又怎樣呢?你們的老公,不還是沒有我的老公這樣的耐心、溫柔和浪漫?
把男人當成炫耀的工具,是麥琳的悲哀,也是很多女人的悲哀。
不過,麥琳越這麼做,另外兩人或許會越覺得反感。
總有一個人在你面前,狂秀你得不到的東西,擱誰身上誰能好受?
於是,原本的一檔離婚綜藝,就逐漸演變成一場,明面上談婚姻問題,暗地裡很可能有雌競意味的大型混亂現場。
而原本就勢單力薄,還缺乏社會閱歷的麥琳,自然無法抗衡黃聖依和葛夕這樣的“高女”。
毫不客氣地說,她們兩個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麥琳逼到崩潰。
回想一下,黃聖依是不是隻說了一句,早上沒吃飯,現在好餓,然後在鏡頭面前狂吃東西。
然後演播室的嘉賓,就瞬間怪罪到麥琳頭上,指責她身爲導遊沒有安排早飯。
但前幾天大家瘋狂花錢,麥琳出面勸阻說,後面幾天很可能沒飯吃的時候,有誰配合她節省開支了?
前面無視導遊,後面引導大家怪罪導遊,而導遊又不能因爲看似無意的“內涵”,做出任何解釋。
“高女”的手段,就是這麼高。
而麥琳就是在這種無形的排擠當中,不自覺地表露出了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情緒。
觀衆只覺得她越來越過分,總是會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行爲。
但很多行爲背後,其實都有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深層原因。
是否願意去找到這個深層原因,其實關乎我們是否願意理解一個人,是否願意幫助一個人。
從我目前觀察到的情況來看,麥琳是一個極度需要外界的關愛,才能鬆弛下來的女性。
一旦在人際關係中感受不到善意,她就會以進攻的方式,做出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的行爲。
就好像她在婚姻關係中一樣,越是得不到,越是想求證,越是受傷害。
不同的是,在婚姻中,有溫柔耐心的李行亮陪她尋找自己。
尋找的方法和結果暫且不論,單論尋找這個行爲的本身,就難能可貴。
但到了其他的關係中,不管是在現實中跟朋友的相處,還是在節目中跟其他嘉賓的碰撞。
其實很少有人能像李行亮那樣,看到她的需求。
所以,麥琳纔會在壞的關係中,不斷迷失自己,看到朋友收到丈夫的禮物會羨慕,感受到其他嘉賓的漠視會難受。
歸根結底,我並不覺得,麥琳是一口是心非、前後不一的女性。
我會覺得,她到了一個需要幫助,而且非常積極尋求幫助的一個階段,卻沒有被善待。
在錯誤的關係中尋求幫助,無疑是在玻璃渣中找糖吃,傷嘴、傷胃更傷心。
所以,她才做出了一些令人不解的行爲。
一旦有人願意以無害的姿態,走進麥琳的“心趴”,她是完全可以做出改變的。
節目中的張泉靈,就是抱着理解和幫助的心態,去看待麥琳身上所存在的問題,麥琳很快就意識到了錯誤。
而像張泉靈這樣,在現實中可遇不可求的交談對象,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承擔了心理諮詢師的職責。
所以,真心建議麥琳,去看看心理醫生吧,你值得被更好地理解和對待!(撰文:斯特不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