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顏思齊開臺400年展 仿真「戎克船」憶大航海時代

顏思齊開臺400年展,吸引許多人蔘觀。(圖/劉曉雯攝)

刻正於雲林縣北港鎮展出的「顏思齊開臺400年展」,展出許多明末、清初時期的器物,廈門顏思齊文化中心贈送的顏思齊半身像,被放在入門第一個位置,廈門青礁村顏氏宗親會會長顏建春表示與有榮焉。

雲林縣顏思齊開臺400年展,廈門海滄贈送的顏思齊半身像被放置在入口第一個位置。(圖/劉曉雯攝)

「開臺400年1621-大航海時代顏思齊」系列活動,從10月29日至12月26日,分別在北港糖廠1號倉庫、水林顏厝寮顏思齊故事館、北港滯洪池展開,滯洪池上還泊了一艘顏思齊率衆渡海來臺的仿真「戎克船」。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文資科表示,此艘縮小版木質「戎克船」長約3公尺、寬約1公尺、高約3.25公尺,歐洲人稱爲JUNK,百年前就譯爲「戎克船」。起源於大陸東南沿海各省,宋、元時期至明、清的海外貿易,均以「戎克船」作爲主要的航海工具。

小版的戎克船,船上配置根據史料記載一比一呈現。(圖/劉曉雯攝)

在北港糖廠1號倉庫展覽區,以17世紀明末、清初的閩口生活用品爲主,其中有魏德聖導演《臺灣三部曲》的部分蒐集品,也有明朝的錢幣、農用鐵器、臺灣當時外銷的獸皮等等。

曾多次率大陸宗親來臺祭拜顏思齊墓(在今嘉義縣水上鄉軍事管制區內)的顏建春,則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遙想當年「先遠叔祖顏思齊」赴臺開墾,昔日不毛之地,今天已成繁華之都,欣見雲林縣政府紀念顏思齊,弘揚中華民族不畏艱難、勇於開拓的民族精神。

顏思齊開臺400年展,展出許多17世紀末的臺灣庶民器物。(圖/劉曉雯攝)

顏建春曾來臺踏訪顏思齊遺蹟,從北港鎮圓環的顏思齊登臺紀念碑到嘉義縣的顏思齊墓園,也曾遍訪臺中、臺南等地的顏氏鄉親,將閩南顏氏的遷臺路線捋個清楚。

根據記載,大部分的泉漳移民,是從泉州或廈門、漳州經澎湖而來,臺南下營區的顏氏鄉親則有一條南下路線,先到福建最南端的東山島,型出海朝東北而行,到臺南登陸。

雲林顏思齊400年展的顏思齊半身像,是2019年廈門海滄區顏思齊紀念館落成時,邀請名家所制,之後贈送一尊給雲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