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一片死寂並不宜居,人類爲何還要花大力氣探索月球呢?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點點積累才能迎來重大突破。

而外太空探索更是一個複雜浩大的工程,更需要漫長的積累,尤其是外太空處處充滿了危險,更不能急於求成,需要腳踏實地。

單從環境來看,月球遠不是人類最理想的外太空探索的目標,相對來講,火星比月球更適合人類生存,火星的環境比月球要好很多(相對來講)。

但是,月球在太陽系的位置決定了在太空探索的初期,月球比其他任何星球都更具有探索意義。

因爲在太空探索的過程中,距離是人類必須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太空中的星球距離相對於人類速度都非常遙遠,而月球與地球38萬公里的距離,更像是“近在咫尺”,人類沒有理由不對月球進行詳細的探索。

與地球很近的距離是人類青睞月球的基礎,但除此之外,月球自身也確實具有比較高的探索價值。

首先一點,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各種隕石小行星等天體可以長驅直入撞擊月球表面,留下很多隕石坑。由於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和液態水,意味着月球表面的地質活動幾乎停止,各種撞擊痕跡可以很好地保留下來。

也意味着月球表面很好地保存了宇宙各種天體的基本信息,相對來講,地球表面的地質活動非常活躍,這些基本信息很難完整地保存下來。

所以,科學家可以在對月球探索的過程中,很好地分析各種天體性質,太陽系的演化過程,甚至有關生命起源問題等等。

第二,月球可以作爲人類未來外太空探索的平臺,中轉站。

地球上的大氣層保護着人類,但對於飛出地球的各種航天器來講,大氣更多地成爲了一種阻礙。因爲在飛出地球的過程中,大氣勢必會造成很大的阻力,這意味着消耗更多的能源。

而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可以大大節省能源,同時月球的逃逸速度非常小,只有2.37千米每秒,遠小於地球7.9千米每秒的逃逸速度。

第三,月球上月球上含有非常豐富的礦物質,月球土壤中含有40%的氧,20%的硅,還有鋁,鈦,鐵,鈣,鎂等豐富的元素。

還有一種讓科學家垂涎三尺的資源:氦-3,地球上沒有的資源。

氦-3幾乎是完美的核聚變原材料,在覈聚變過程中不會產生中子,意味着沒有任何輻射,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

當然,用氦-3當核聚變原材料的技術要求非常高,目前人類科技遠遠達不到,但這並不意味着人類未來就做不到。

同時,隨着人類對月球探索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水冰,而水資源是人類未來建立月球基地的基礎。

所以說,並不能因爲月球上一片死寂,就認爲月球沒有任何探索價值。人類在探索月球的過程中一步步積累經驗,檢驗人類太空科技發展的成熟度,規避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因爲太空中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是非常致命的。這也是人類始終對月球如此情有獨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