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集團張雷:我們和特斯拉不一樣
4月14日,上海國際車展前夕,第一電動網有幸作爲受邀媒體走進遠景集團在上海的辦公室,近距離感受到遠景能源作爲一家能源公司、同時也是一家智能物聯網科技公司的獨特魅力。
而作爲遠景集團的創始人和掌舵人,張雷縝密的邏輯、堅定的表達以及對工匠精神的崇敬更是讓人印象頗深。
今年4月1日,遠景集團正式宣佈,其主導組建的電池產業基金(“遠景AESC”)目前已經完成對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旗下包括 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AESC)日本、美國、英國等生產基地的電動電池業務的控股權的收購,同時收購的包括日本電氣旗下的電池電極生產業務公司 NEC Energy Devices, Ltd.的全部股權。遠景AESC和日產汽車分別持有新成立的日本控股公司的約80%和20%的股份。
而AESC,一直爲目前全球最暢銷的純電動車型——日產聆風提供電池配套。自2009年推出以來,AESC電池已經應用在超過43萬輛日產聆風上,從未出現過一起起火等重大事故,保持了行業最佳安全紀錄。
張雷坦言,自己被日本的工匠精神深深吸引,每一塊電芯具備超過2千個數據採集點、所有生產都會經歷上萬次的試驗、生產線上的抹布都被整齊有序擺放……這些無疑都曾深深擊中張雷的內心,遠景尊重技術、尊重結果、尊重驗證,也正在和日方保持着很好的融合。目前已經和AESC完成資產交割的遠景AESC,正在逐步將自己在能源領域的深刻洞察和強大的數字化能力運用到電池領域,力求解決電動汽車行業重大挑戰。
遠景能源已然在風能領域創出一片天和地,那麼作爲遠景集團的第四個孩子,遠景AESC又是否能夠攪動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的格局呢?看完這篇訪談,你的心裡或許會有一個答案。
電動汽車全球化進程勢不可擋,車企和用戶對電池提出越來越嚴苛的要求
問:AESC2018年全年的出貨量有多少?對於2019年的市場預期是怎樣的?
遠景:AESC去年全年的裝機量統計下來是4.1GWh。主要的市場分佈在日本、美國和英國,也可以說是日本、北美和歐洲這三個市場大區。
去年絕大多數的產量還是來自於爲日產的配套,日本、北美和歐洲也正是日產過去這些年的主打市場。
從目前的歐洲市場來看,純電動汽車的終端銷售情況越來越好。這也直接導致了現在英國工廠的滿負荷生產,已經實行三班的滿廠。據日產的合作伙伴反饋,針對目前部分車型,客戶要等待七個月才能提車。這當然能夠說明歐洲在走向純電動化的方向上的信號越來越強了。
在我們和目前國內主流車企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中國市場作爲目前全球純電動車型的第一市場,熱度仍在升溫。車企對於高端電池的需求格外強烈。
今年遠景AESC的出貨量預估能夠達到6Gwh,但中國工廠還不能貢獻太多產能。目前正在建設中的遠景AESC無錫工廠將建設世界最先進的NCM811電池生產線,完成後產能規模爲20GWh。今年將具備樣品線的生產能力,真正的供應市場需要到明年年中之後。
問:最新的消息說,特斯拉和松下目前正在放緩電池工廠的擴張計劃,對於整個產業的發展趨勢怎麼看?準備如何應對?
遠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在政策補貼推動下,產品力迅速走到世界第一線。目前來看,補貼逐漸退坡,乘用車佔比逐漸走強,市場策略越來越趨於理性。以前的市場更多的是A00級純電動車型間的廝殺,而接下來,隨着更多A級車、B級車、甚至C級車、豪華車型的推出,競爭日趨激烈。但歸根結底,純電動車型發展的終極目標應該還是替代現有的燃油車。但目前來看,純電動車型還遠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政策和市場應驅動使其儘快具備這樣的能力。
爲什麼要着重談續航里程?因爲不達到車主滿意的續航里程,純電動車型和燃油車的競爭就永遠處於劣勢。隨着這幾年政策的支持、技術的發展,替代燃油車的技術本身成熟度越來越高。
對於遠景AESC來講,這些政策也好、目前的技術發展程度也好、未來的預期也好,對我們都是利好的消息。爲什麼?因爲這個市場需要專業的,安全的,高品質的電池,汽車這麼多年的發展,也是在走這條路,還是要走一條專業化、高品質的路,這是消費者最喜歡的結果。純電動車是一樣的,一定要在這條路上發展。
我們認爲遠景AESC從它的出生,到它過去的業績來看,正是市場所需要的。遠景AESC是一款最安全,最有經驗,最懂車的高端電池,現在又具備了中國的元素和市場優勢。這也是目前市場上對我們的反饋和客戶對我們的期許。
問:你們怎麼看目前電動車發展處在什麼階段?
遠景:我們覺得正是蓬勃發展的階段。越來越多的OEM廠商,堅定加大投入。現在幾家德系車企聯合起來對電動化戰略再次堅定,當然這其中會有一些討論,但是最終的方向是一點沒有變,只能是越來越強。我看了很多的信息,與我們在市場上的感受很像。
其實電動化這個信號已經非常強烈了,沒有人再懷疑純電動汽車這個大方向有任何問題。
收購後的遠景AESC會有什麼不一樣
問:日產下一代的電動車電池會開放給其他供應商,所以AESC到底值得不值得買?在能量密度和成本上真的有優勢嗎?
遠景:爲什麼那麼多中國人要去日本買電飯鍋?爲什麼日本的電飯鍋做得好?這背後一定有各種各樣的算法,比如說放了多少水、比如說這個時候溫度先加到多少度、再維持多少度、過了多少時間,然後用的鐵也好,傳導器也好,加熱也好,儘管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但其實大多取決於工藝。其實做電池的核心就在生產工程上面,核心在工藝上面。
大家說811,我也會說,這個很簡單的。但是關鍵怎麼生產811,AESC的過程工藝,僅在電芯製造層面,每一塊電芯就具備超過2千個數據採集點。
另外,對目標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嚴格把控生產環節的770多個質量管控項目,實現全生產鏈條數據可追溯、可跟蹤。
同時,汽車的數據還不斷學習,如果有效率降低,再去回頭看當初生產時的數據。現在來看還沒有一家電池廠可以這樣做閉環。
另外,製造工藝上,哪家電池生產企業可以做2000個實時數據?電池背後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要了解背後的工匠精神,我們買的不是811,我們是買的是這麼一個2000人的團隊、以及他的工匠精神和他的企業文化,我甚至希望以此來奠定以後整個遠景集團的製造基因。你知道爲什麼電飯鍋做的好?你想到了其實是軟件程序用得好,裡面的材料用得好,爲什麼軟件程序和算法用得好,材料用得好?你要再深挖一層,就會發現,是來自於上萬次的實驗。爲什麼他要做上萬次實驗?這就是工匠精神,做電池也是一樣的。
工匠精神最終還要體現在產品的競爭力上。爲什麼現在45萬輛聆風沒有發生一起着火事件?能成爲全球零事故電池,這是不容易的。
我們的投資是文化。很多人不一定理解這個東西,這是中國企業對日本企業最大的收購和投資,我們希望能夠擁有這樣的平臺。
問:咱們收購之後,團隊有沒有出現變動?
遠景:確實有一些零星的變化,但是總體的核心團隊是非常穩定的。日方的團隊,員工穩定性都很高。另外,我們去年接觸的比較早,一旦簽了SPA之後,我們就沒有閒着,進行了大量的團隊之間的合作。加強了核心團隊對於現在業務,對於跟遠景未來組成新的公司的信心。這個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並沒有光等着最後的收購交割。我們首先的任務就是穩定。現在來看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問:這次完成對AESC的收購之後,是不是遠景所設想的“能源生態圈”已經形成閉環了,業務之間怎麼協同的?
遠景:遠景的戰略佈局是圍繞兩件事情來做的,一個是能源行業的轉型,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的轉型,這是一個大背景。第二個是數字化的轉型,爲什麼提物聯網,實際上從信息化技術也好,物聯網技術也好,這方面的發展,使得我們更加有機會用數字化解決很多問題。
這兩個大背景佈局業務板塊,在新能源整個價值鏈,從發電到輸電,配電到用電,整個能源系統,或者說從上游到下游都是這樣的。橫跨整個價值鏈,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佈局。有些是需要在硬件上面佈局,有些在軟件上面佈局。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是結合起來的。
所以電池是一個很必然的選擇,因爲我們要做整個能源行業的協同,從數字化手段做優化,我們還需要物理的手段。我們不能說現在的佈局就完成了,應該說還在不斷的形成過程當中。電池是我們做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一站,我們有一塊積木拼起來。
當然,跟我們思考的未來能源世界相比,整個佈局還是早期的,應該說轉型剛剛開始,發電側這個領域,生產力已經優先了,決定性的力量,大家也看到了風電的成本,光伏的成本。風電和光伏就是新樣態,儘管規模上沒有取得優勢,但是效率上已經是壓倒性優勢。電池是新石油,在消費端用來取代石油的方式。
所以說經濟性要過上三年五年能夠徹底有壓倒性的優勢,一旦電池具備壓倒性的優勢之後,這個會來的更快,因爲這基本上是消費者驅動的。在發電側,儘管是分佈式能源形態,因爲發電側有很多的變革,不是完全市場化的,像終端一樣。儘管優勢達到了,不能這麼快的取代。我們還是很看好在用電側發出的革命。
問:遠景有自己的企業基因和文化,日本AESC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怎麼做結合和調整?
遠景:我們之前的文化不衝突。首先我們是技術公司,AESC也是技術公司,是更重視在化學體系和工藝的技術公司。遠景從技術起家,我們在數字世界和發電的技術上創新。
我們現在的技術團隊和日方的技術團隊交流的非常好,我們的基因是一樣的。我們都尊重技術,尊重結果,尊重驗證。我們沒有衝突,一開始就是融合。
第二,很多東西又是互補的,AESC強在本身對化學電池的理解。遠景的技術優勢,首先看了很多在能源體系的協同,還有我們的數字化能力。未來電池再發展下去,其實不光電池,任何行業發展下去,沒有數字化強大的支撐,能做到高效嗎?能做到有競爭力嗎?很難!這些東西遠景的基因跟AESC匹配起來更好。
再加上供應鏈的問題,這些東西又是我們的強項,我們的本土優勢,這又是一種融合。這幾種融合一起發展,就是我們的競爭力。
遠景把AESC帶到遠景集團,肯定是帶來不一樣的東西。從現在開始,所有遠景AESC生產的電池,從設計之初,就會增加相應的傳感器。電池從生命之初就會跟我們的物聯網平臺連接,所有的電芯的全生命週期的運行數據都會被我們平臺所採集。
當然,首先在用戶許可的情況下,這臺車所有的運行狀態我們是可以實時掌握的,可以實時去調優,能夠讓整個電池,包括車的能源管理,處於最佳的運行狀態。另外,未來遠景AESC在汽車上退役下來的電池,既可以用在工業裡面,給工業儲能做二次利用,也可以用在樓宇裡的儲能,包括複用的儲能。
遠景誓做極致安全性和高度智能的電池公司
問:市面上有一種聲音,遠景拓展業務是逆向的特斯拉的路徑,您怎麼評價這個事情?
遠景:區別還是很大的,我們一直是賺錢的,這個是很關鍵的。遠景還有一點是特斯拉目前還沒有具備的,就是我們的開放性。我們這個智能物聯網平臺的開放性,從大的像新加坡城市,小的像道達爾集團都在用。
我們意識到能源轉型不能孤軍奮戰,不管是協同城市,還是協同消費者、大的發電廠商、石油巨頭。
我們還是想跟各種的形態一塊兒來推動這樣變革,這個是很不一樣的。我們是想辦法讓未來幾百萬年,我們可以呆在星球上面,因爲目前來看從外面找一個像地球這麼漂亮的地方真的不容易,這也有一點不同。
和特斯拉相比,我們更入世一點。我們不是談能源革命,不是說氣候變化,我們有更現實的任務要去解決。在我們解決這些現實挑戰之後,再考慮到幾百萬年之後的事情。
問:關於市場開拓的情況,除了供應日產,在國內的市場策略是什麼?
遠景:首先我們定位中高端電池品牌,這跟我們本身的產品品質是相關的。另外,我們現在不會盲目的以當前市場結果,完全認爲這就是未來三五年的市場結果,因爲三年後跟現在相比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會基於我們的戰略判斷,全球車企一定都是我們的戰略客戶,本土很多有競爭力的車企也是我們的戰略客戶,但我們現在不方便透露具體的細節。
談及是否會對造車新勢力和網約車領域有所投資後,張雷即刻搖頭否定,他表示,中國不缺一家做電動汽車公司,但是缺一家能夠提供極致安全性和高度智能的電池公司,這個也是遠景AESC的理念。
不做很多人做的事情,而去做很多人不做的事情。別人認爲有難度、有挑戰、有風險,而在張雷來看,這正是遠景的使命——“爲人類的可持續未來解決挑戰”。發展十餘年來來,遠景集團每一步的重大戰略決策都是在踐行之前定下的使命,相信,挑戰就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