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失準影響颱風假決策?氣象署:能理解縣市政府有更周延考量

山陀兒颱風過境路樹傾倒嚴重,國軍今天動員逾千人次投入高雄市救災搶通道路。記者郭韋綺/攝影

山陀兒颱風路徑多變,中央氣象署對於登陸時間、地點預測一再更動,讓外界質疑失準,不少縣市甚至在未列入警報範圍期間即停止上班上課,引發爭議。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今表示,秋臺的預測常會面臨導引氣流不如明確、容易跟環境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能理解縣市政府有更周延考量,氣象資料只是地方參考的一部分。

陳怡良說,颱風警報期間都是每3小時更新一次風雨警報單,甚至每小時更新,就是爲了提供最即時資訊、更精確資料。其實外界有些報導並非事實,山陀兒颱風發佈警報後不久,暴風圈就涵蓋東南部陸地,只是秋天颱風常會面臨2個問題,1個是導引氣流不如夏天明確及肯定,所以路徑預報難度高,另一個是容易跟環境,如東北季風產生交互作用影響。

至於氣象署與縣市政府溝通,陳怡良表示,山陀兒颱風是第一次舉行3次縣市政府視訊會議,直接告訴縣市政府最新臺風動態,氣象署也理解縣市政府有更周延考量,氣象資料只是他們參考的一部分,地方有更多考量去決定防救災決策,這部分氣象署一向都是尊重,並儘可能提供協助。

對於基隆市今天正常上班上課,但一早就傳出多處坍方,是否與氣象署預測不符?陳怡良指出,對於不同劇烈災害天氣,現今科技的預報能力有所不同,尤其是對於短延時強降雨,或是颱風期間單一雨帶帶來的瞬間強降雨,全世界目前對這種狀況的提前預報都較有限,所以氣象署多會以監測彌補預報能力不足,縣市政府可以依據氣象以外的其他考量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