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區:奮力打造科技創新“加強版”

2023年,渝北區規上工業總產值3512.5億元,總量連續15年保持重慶市第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506家,排名重慶市第3;科技型企業2782家、排名重慶市第5;市級以上研發平臺達到408個、排名重慶市第2;人才資源總量達到36萬人,匯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1492人……

在這份漂亮的成績單背後,是渝北狠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換爲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的決心和毅力。作爲重慶高水平開放主陣地、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主客廳,科技創新已然成爲渝北鮮明的城市底色。

作爲重慶工業經濟發展的主陣地,渝北正集中力量打造科技創新“加強版”,讓科技創新匯聚起建設現代化新渝北的強大動能。

加速釋放企業創新主體活力 推動產業創新再上臺階

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作爲科技創新的主陣地,當前渝北正集成攻堅,以科技“硬實力”搶佔新賽道制高點。

迎着生物醫藥產業的風口,渝北正集中火力在特定領域實現“定點爆破”,力圖在前沿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在產業的激烈競逐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比如,重慶金山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腔鏡手術機器人在全球率先攻克手術機器人下一代技術壁壘,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基於5G通信技術的消化醫學影像智慧診療系統”等達到全國先進水平,重慶潤澤醫藥有限公司研發的“多孔鉭骨填充材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獲批上市的骨科創新產品……數據顯示,2023年,渝北已匯聚生物醫藥規上企業13家,完成產值54.3億元、增長15.8%。

除了在新興產業攻城拔寨,汽車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作爲渝北“家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以科技創新推動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

比如,長安汽車新工廠就採用5G全連接技術,將1.2萬臺生產設備接入數字底座,通過雲原生、微服務等技術架構進行系統整合,實現生產各環節實時監控和管理;賽力斯超級工廠在業內首次實現了電池包、懸架、儀表臺等關鍵環節的自動化裝備,總裝線整體自動化率達到50%以上。

“目前,渝北已聚集長安汽車等5家整車企業,塑造了整車及變速箱、車身覆蓋件、汽車空調、汽車內飾等較爲完備的產業鏈。”渝北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渝北區規上企業193家,實現產值1218億元、佔全市25.4%,生產汽車66.67萬輛、佔全市的28.8%,其中新能源汽車3.43萬輛、增長194%。

同樣,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2023年,渝北已形成以OPPO、傳音爲手機整機龍頭,以中光電、天實精工等爲配套企業的產業集羣,匯聚規上企業61家,實現產值1743億元、佔全市24.6%,手機產量6516.3萬臺、佔全市76.7%,其中智能手機5804.6萬臺、佔全市89%。

主動作爲、大膽突破。當前,渝北正以科技創新爲引領,助推產業持續推陳出新,讓發展優勢更大、發展動力更足。

聚力培育高能級創新平臺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高能級創新平臺的培育是關鍵。

2023年,渝北推動天友乳業成功創建農業農村部西南特色菌種種質資源保護與發掘利用重點實驗室,新建技術創新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等市級創新平臺42個,市級以上研發平臺達到408個(含國家級6個),名列全市第2。

其中,天友乳業“重慶市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更是在2023年獲市科學技術局認定,區屬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實現零的突破。

據瞭解,近年來,該中心陸續投入1.2億元打造了國內行業一流、西南地區領先的智能研發平臺,擁有儀器設備200餘臺套,價值5000萬餘元,包括微生物鑑定儀、熒光定量PCR儀等,建立了功能性益生菌研究平臺、分子感官評價平臺和益生菌菌粉中試生產線。

目前,該中心聯合國內乳品和益生菌研究領域頂級專家團隊,圍繞乳品精準營養研究、國際前沿益生菌、分子感官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成果已在企業10餘款產品中得到轉化應用,成果轉化經濟價值超3億元。

科技創新如同撬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槓桿,總能迸發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能否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槓桿作用,一個十分關鍵的方面,就看能否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充分釋放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的“雪球效應”和“外溢效應”。

所謂“雪球效應”,就是指要堅持引育並重,不斷推動科研平臺矩陣增數量、擴能級。

“爲此,渝北區構建‘市區聯動、梯度培育’機制,開展研發機構法人化改革,基本涵蓋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工業互聯網等重點產業領域。”渝北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渝北區從財政補貼、科研項目、科技金融等方面爲科創平臺提供政策包支持,爲科技計劃項目年均投入財政資金1000餘萬元,間接撬動研發投入超3億元,累計爲各類研發平臺投放資金超5000萬元,推動突破航空隔音隔熱、智駕精準定位等行業共性技術難點。

所謂“外溢效應”,就是指要加強平臺科研成果轉化,讓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比如,重慶秦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重慶市電子信息技術高端研發平臺,填補了重慶市LD整機裝備製造專業領域空白,公司研發的小型LD、高端信息處理平臺、微波光子組件三大產品板塊迎來爆發性增長。

又如,北斗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年研發投入佔比持續超10%,成功創建優秀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掌握智能駕駛融合域控、智能駕駛算法、高精度定位等核心技術,爲國內外二十多家主機廠提供優質產品及服務。

正所謂,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推動創新平臺的集聚只是渝北區邁出的第一步,當前,渝北區正想方設法讓科技成果產生化學反應,釋放乘數效應,助推科創之路越走越寬廣。

建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激發人才創新動能

“包括我自己在內,公司有半數員工都是從沿海來渝。”近日,仙桃數據谷入駐企業、從事汽車軟件研發的中科創達(重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茂興說。

“通過引入長安軟件、北斗星通等軟件龍頭企業落戶,園區引入一批軟件產業龍頭企業,並整合工程中心、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形成以技術研發爲核心的軟件人才集聚地。”仙桃數據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渝北仙桃數據谷集聚了一千五百多家軟件企業,匯聚了八千多名軟件人才。

人才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放眼未來,加快構築軟信人才集聚新高地,既是長期任務,又是當務之急。爲此,渝北可是下了一番狠功夫。

“一方面,渝北區大力招引人才,兌付‘滿天星’行動計劃人才專項資金1916萬元,構建‘市—區—園—企’聯動引才模式,配套人才公寓2545套,組織30餘家企業赴重大、重郵等院校攬才,新引進中高端人才1360人。”渝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另一方面,渝北區着力搭建育才平臺,構建人才培育“超級工廠”,開展軟件人才定向培訓、訂單培訓,助推6所高校與4家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實現本地化精準輸送。2023年,區內高校軟件專業畢業生留渝就業率由35%提高到45%,培訓就業率達76.3%,高於全市7.8個百分點。

人才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當前,渝北區軟件產業人才呈現加速匯聚之勢,助推軟件產業成型起勢。數據顯示,2023年,渝北區新增軟件企業900餘家,實現軟件業務收入340億元、增長21.8%,從業人員總量超4.7萬人、增長22%,跑出了軟件產業發展“加速度”。

近年來,渝北區持續激活科技創新人才一池春水,開創各類人才“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生動局面,最大限度地激發和釋放區域創新創造活力。

2023年,渝北區深入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百萬英才興重慶”等人才專項行動,全區人才“量”“質”逐步提升。

特別是,全區累計建成博士後工作站43家,其中國家級工作站14家,居全市第2;新引進博士後人才105名,居全市第1;兌現各類人才補貼1936萬元,累計發放人才補貼7200萬元。

茂材需沃土,良禽擇良木。當前,一場科技人才與渝北區的“雙向奔赴”正在上演,奮力搶抓科技變革的機遇與先機,“創新之花”將更好結出“發展之果”,助力渝北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來源:渝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