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千里來相會”——中巴人民相知相親的故事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11月17日電 題:“有緣千里來相會”——中巴人民相知相親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喬繼紅 趙焱 朱婉君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植物園,有一棵古老的茶樹。樹前石碑上以葡萄牙文和中文寫着:“1812年,首批抵達巴西的中國人在此栽下茶樹,此爲中國-巴西友誼的見證。”

“中巴人民在漫長歲月中結下的真摯情誼,恰似中國茶農的辛勤勞作一樣,種下的是希望,收穫的是喜悅,品味的是友情。”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時說。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在習近平主席關心和推動下,中巴人民的友誼之樹不斷成長,在多個領域開花結果,爲中巴關係發展注入希望和力量。

“我們不同,卻很親密”

11月初的一天,里約熱內盧細雨濛濛。位於蒂茹卡國家公園半山腰的中國亭雲霧繚繞,遊客如織。

當地導遊布里薩貝拉·庫馬爾正爲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講解中國亭的歷史淵源。飛角、重檐、雕龍,中國亭因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絕佳的觀景位置,成爲里約地標之一。約200年前,首批中國茶農就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巴西種茶授藝。站在中國亭,可俯瞰山下的里約熱內盧植物園。這一片區域,此前正是中國茶農辛勤勞作的場所。庫馬爾告訴記者,越來越多遊客在中國亭欣賞美景時,對巴西和中國這段“茶緣往事”充滿興趣。

在植物園裡,解說員皮埃爾·貝拉爾特向記者介紹了一處特別景觀:在古茶樹的旁邊,長着一棵古老的阿薩伊棕櫚樹。阿薩伊,也叫“巴西莓”,是巴西人最熟悉的“超級水果”,也是外國遊客心目中頗具代表性的“巴西味道”。在里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阿薩伊製成的飲品、甜品。

“中國和巴西的兩棵代表性樹木並肩而立,正如兩國之間的友誼,我們不同,卻很親密。”貝拉爾特說。

11月份正是巴西阿薩伊果開始成熟的季節,一旁的古老茶樹上也結出了茶籽。“今年是巴西和中國建交50週年。”貝拉爾特說,“我相信,隨着更多的交流合作,我們將結識更多中國朋友,兩國關係將迎來下一個更加美好的50年。”

在植物園入口處,一座兩層高的歷史建築不久前修復完畢。在它周邊,是新種植的優質中國茶苗,走進建築裡,“茶之道”文化展剛剛迎來第一批參觀者。這裡被命名爲“中巴友誼園”。豐富的歷史圖片、多彩的茶具、互動式茶道體驗活動,以及稚嫩的茶苗,向人們展現着中國茶在巴西的歷史和現在,爲兩國人文交流打開一扇新窗口。

在里約,不少巴西受訪民衆不約而同地選擇以阿薩伊形容巴中關係。年輕姑娘蘿伯塔·迪內利說:“就像阿薩伊富含能量一樣,巴中友好關係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有一顆嚮往中國的心”

在嶄新明亮的馬累明日之潮交響樂團演奏廳,樂手們正在演奏《大魚》。婉轉動人的中國風旋律迴盪在整個大廳。

“中國與巴西雖然相隔萬里,但兩國的音樂都在講述自身的歷史和故事,有共通共鳴之處。”樂團指揮菲利佩·科謝姆告訴記者,樂團還排演了《梁祝》《美麗的神話》《我的中國心》等中國曲目。

馬累明日之潮交響樂團成立於2010年,所在地是里約的貧困社區馬累區,樂手們也大多來自這裡。2011年,樂團瀕臨解散之際,中國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雪中送炭,提供資助。這份“中國緣”爲困境中的年輕人們帶來了希望,他們得以繼續追求音樂夢想。

2014年7月,中巴建交40週年音樂會在巴西利亞舉行,當時在巴西訪問的習近平主席和時任巴西總統羅塞芙共同出席。樂團受邀演出,一曲充滿濃郁江南風韻的中國音樂作品《無錫景》演奏完畢,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樂團成員們對記者感慨說,“與中國的聯繫”猶如“一份天賜的禮物”,爲他們的人生帶來不曾想象過的選擇與機遇。

今年8月,爲慶祝中巴建交50週年,樂團前往中國演出交流,在北京特意安排了一場“快閃”活動。人來人往中,樂團奏響中國民歌《茉莉花》,引來不少中國民衆駐足、合唱。隨後,一曲與中國嗩吶藝術家合奏的《沂蒙山小調》上演,嘹亮的嗩吶聲搭配歡快的巴西鼓,兩國民衆的心靈在音樂的碰撞交流中愈加貼近。

“10年前,爲兩國元首演奏時,我們與中國樂團同臺,還只能各自演奏自己的曲目。而今天,我們已經能夠完美合奏。”樂團大提琴手德博拉·多斯桑托斯說。

多年來,馬累明日之潮交響樂團累計爲7000多名當地孩子提供了音樂教育和培訓,爲他們的家庭和所在社區播撒下希望的種子。“馬累社區也在一點點變得更好!這一切要感謝中國朋友!”樂團創始人兼校長卡洛斯·愛德華多·普拉澤雷斯說,“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嚮往中國的心。”

成立於2011年的里約科帕卡巴納要塞樂團也由來自貧困社區的年輕人組成。同樣得益於中國企業的支持,樂團獲得發展機遇,獲評里約熱內盧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習近平主席覆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鼓勵他們繼續爲中巴友好事業貢獻力量,其中就包括這個樂團。

樂團負責人、巴西山河文化促進中心主任馬西婭·梅爾希奧說:“習近平主席在覆信中傳遞出加強中巴友好的強烈信息,將激勵更多孩子走近中國、瞭解中國,爲巴中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貢獻更多力量。”

“學中醫、學中文,一個不能少”

巴西戈亞斯聯邦大學中醫孔子學院的課堂上,中醫老師講解、示範,學員聽講、觀摩、體驗,學習氛圍熱烈。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巴西戈亞斯聯邦大學中醫孔子學院,是拉美地區第一所中醫特色孔子學院。

“在漢語教學中融入中醫藥文化傳播,讓二者相輔相成。”中方院長、河北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呂均超說,“中醫與中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

“中國智慧、中國哲學思想、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這些都讓我好奇。”這所孔子學院48歲的巴西學員道格拉斯·莫爾任塔爾因學習武術與中國文化結緣,現在是一名體育老師和鍼灸師。在他看來,“學中醫、學中文,一個不能少”。

幾十年來,中醫藥在巴西蓬勃發展,從業者已有20餘萬人,大小中醫診所分佈巴西各地,鍼灸、草藥等療法被納入醫保系統。越來越多的巴西院校開設中醫藥學課程,兩國在中醫臨牀醫療、中醫藥人才培養等領域展開務實合作。

巴西總統盧拉、前總統羅塞芙等都接受過中醫治療。今年6月訪華期間,學醫出身的巴西副總統阿爾克明還展示了自己的鍼灸技術。

與此同時,中文熱不斷升溫。目前巴西共設立12所孔子學院和1所孔子課堂,是設立孔子學院最多的拉美國家。里約熱內盧州已開設兩所葡中雙語學校,還有三所公立學校提供免費中文教育。

里約熱內盧州教育廳戰略項目協調員卡梅利亞·阿莫林說,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加強中文教學被巴西視爲重要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戰略。

2014年在兩國元首見證下,中巴簽署合作設立坎皮納斯大學孔子學院的協議。今年,該孔院學生阿圖爾·雷斯代表巴西赴華參加第二十三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決賽,獲得三等獎。

“中國有迷人的文字、悠久的中醫和燦爛的文明,巴西有動感的桑巴、豐富的色彩和熱情的人民。”雷斯說,“加強交往、攜手合作,會讓我們變得更好。”

“中國人認爲,如果有緣分,再遠也能相會,叫作‘有緣千里來相會’。”習近平主席10年前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時說。

中國和巴西遠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沒能阻擋兩國人民結緣。如今越來越多的友誼使者跨越山海,續寫中巴人民相知相親的新故事,推動兩國友好像長江和亞馬孫河一樣奔騰不息、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