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昔日明星獨角獸破產了,曾9輪融130億
剛提車廠家就破產了,這是現在買電動車的一大風險。
就在上週,又一家美國著名“造車新勢力”Fisker放棄了最後的掙扎,宣佈進入清算程序。從2023年11月開始,Fisker就因債務違約進入破產重組。但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最終並沒有任何投資方出現,只能轉入清算。
目前Fisker的債務大約是8.5億美元,預計清算資產後只能償付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債券持有人很可能會顆粒無收。Fisker以輕資產模式運營,沒有自己的工廠,其資產中最值得注意的是4000多輛庫存的 “Ocean”電動SUV。目前Fisker正在與租車公司談判,準備把它們打包賣給租車公司跑Uber。即便按“Ocean”25000美元的零售價,這些車也只值1億美元。
Fisker創立後曾被稱作是“第二個特斯拉”、“特斯拉殺手”,一度頗爲風光。根據Cruncbase的統計,Fisker歷史上融資9輪,總融資額達18億美元(約130億人民幣)。2020年Fisker在紐交所上市,市值最高時近80億美元(約580億人民幣)。2024年以來FishkerFisker股價跌去超過99%,已幾乎歸零。
眼下電動車市場寒風陣陣,特斯拉的股價與巔峰時相比已經跌去了50%以上,這些後來者就更不好過了。美國三大“造車新勢力”中,Fisker走向破產清算,Rivian市值相較於最高點已經縮水了94%,Lucid市值也跌去了96%,處境都非常慘淡。
寶馬、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創業
知名汽車設計師創業、與特斯拉淵源頗深,Fisker曾經是衆多的“第二個特斯拉”中最引人矚目的公司之一。
Fisker的創始人Henrik Fisker,是一位來自丹麥的資深豪車設計師。他1989年大學畢業後進入寶馬集團,在汽車行業幹了三十多年,寶馬Z8、阿斯頓·馬丁DB9等車型都出自他手。
2007年,Henrik Fisker已經是一家獨立設計公司的創始人,他接到特斯拉的委託做一款新車的前期設計,這就是後來的Model S。也因爲這個訂單,Henrik Fisker決定創立一家新公司Fisker Automotive,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電動車創業之旅。Fisker的起步並沒有比特斯拉晚多少,可以說是造車新勢力的前輩。
2008年Fisker Automotive推出了其第一個車型Fisker Karma,這是一款增程電動車。由於剛設計完Model S就自己創業了,特斯拉懷疑Henrik Fisker剽竊了特斯拉的技術成果,爲此將Fisker Automotive告上了法庭。不過,FiskerAutomotive後來全面勝訴,還獲賠了110萬美元的律師費。
Fisker Karma是一款定位於高端市場的增程式電動車。2010年Fisker Karma參加上海車展上,當時公佈的預售價是160萬元人民幣。這款車是個失敗的嘗試,總共只賣出了2000多輛。這最終導致Fisker Automotive在2014年宣告破產。
但Henrik Fisker並沒有就此放棄。2016年,他又創立了一家電動車公司,名字還叫Fisker,這就是這次破產事件的主角了。
2016年是電動車賽道開啓第一輪大爆發的前夜,電動車是未來逐漸成爲共識。特斯拉的股價從2016年12月開始上漲,並在之後的半年時間翻了一倍。
重新創業的Henrik Fisker獲得了比上一次創業更多的資源支持,他從傳統車企找來了一衆高管組建團隊,並且放棄了Fisker Automotive的增程路線,像特斯拉一樣專注打造純電汽車。
根據Cruncbase的數據,Fisker在2017年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有兩家。第一家是Thynk Capital,這一家專注於生命科技和技術公司的早期投資的VC,其官網上自稱“歷史投資業績位列行業前1%”。另一個投資方則是來自中國的金沙江資本。
2018年,Fisker宣佈獲得Caterpillar Ventures(卡特彼勒風險投資公司)的戰略投資。Caterpillar Ventures的母公司Caterpillar是世界領先的建築和採礦設備、柴油和天然氣發動機,以及工業燃氣輪機和柴油電力機車製造商。
2020年7月,Fisker宣佈C輪融資,投資方爲Moore Strategic Ventures。
2020年10月,Fisker加入了當時的SPAC熱潮,與SPAC公司Spartan Energy Acquisition Corp反向合併後登陸紐交所。上市過程中,Fisker獲得了10億美元的新融資。
上市後Fisker的股價一度暴漲,2021年3月份的頂點時其股價相對發行價漲了兩倍多,市值近80億美元。當時的Fisker與Rivian、Lucid一道,號稱美國三大“造車新勢力”。
2023年6月,Fisker還宣佈要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開設交付中心。當時其高管對媒體說,Fisker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定位是“與特斯拉並列的唯二外國電動車品牌”。
首款車暴斃
但是,Fisker這麼多年來一直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造車的進度太慢。
Fisker的首款車被命名爲“Ocean”,是一款對標特斯拉Model Y的純電SUV,這款車在2019年官宣,而後量產時間不斷推遲,一直到2023年5月才交付了首臺車。Fisker等於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開始交付後,Fisker也是問題不斷。
首先是產能起不來,Fisker原定目標是2023年的生產2.3萬輛車,到2023年11月把目標降低到1.3萬-1.7萬輛,但實際結果是2023年只生產了1萬輛。
然後銷售情況也遠不及預期。2024年3月Fisker發佈財報,表示由於2023年的需求未達到管理層的預期,庫存汽車約爲4700輛。由於庫存積壓,Fisker在2024年初暫停了生產。也就是說,Fisker的首款車只生產了1萬輛,賣出了其中一半,另一半則滯銷。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Fisker自交付第一輛車之後,就不斷出現質量問題,進行了三次召回。
對一直在燒錢的Fisker來說,首款車不容有失,Ocean的這種表現無疑是敲響了Fisker的喪鐘。財報顯示,2021-2023年,Fisker營收分別爲10.6萬美元、34.2萬美元、2.73億美元;淨虧損分別爲4.71億美元、5.47億美元、9.4億美元。三年總虧損20億美元。
2023年11月,Fisker最大的單一債權人、私募股權投資公司Heights Capital啓動了“風控”程序。在Fisker上市後,Heights Capital通過優先票據向Fisker投資了1.85億美元。眼看Fisker面臨破產危險,Heights Capital以Fisker遲遲未提供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爲由,要求把Fisker的所有資產列爲其債券的抵押品。這導致了Fisker進入破產程序。
此後的半年多,Fisker一直在掙扎求生,通過進行大幅度的裁員、關閉直營店、取消道路救援等服務的方式削減支出。但僅是節流顯然不足以拯救公司。
Fisker生存的希望有兩個,一是儘快把庫存車輛賣掉,回籠資金,同時增強投資者信心。過去幾個月,Fisker一直在北美和歐洲尋找新的經銷商,5月份還宣佈在美國增加三家新的經銷店,在Henrik Fisker的老家丹麥也增加一家新的經銷商。但這些努力沒有換來銷量,畢竟誰會買一家快破產的公司的車?
Fisker的另一個希望是找新的投資者入場。曾有報道說日本的日產集團有意注資4億美元,但談判早在3月份就已經破裂了。
最後Fisker還是迎來了最壞的結局。6月17日,Fisker提交了破產保護和重組申請。6月21日,該案的律師表示Fisker的破產程序將是清算資產以償還債權人,而不是通過新融資進行重組。這意味着Fisker將徹底消失在電動車的歷史上。
造車新勢力的黃昏
Fisker的破產背後,是造車新勢力們的集體乏力。當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增速整體放緩,市場進入殘酷的價格戰、內卷,造車新勢力也就失去了光芒。
放眼整個歐美市場,在電動車時代撼動了傳統汽車行業格局的企業,只有特斯拉一家而已。統計顯示,2023年美國純電動車總銷量大約120萬輛,其中特斯拉佔據半壁江山,其餘60萬輛銷量基本被福特、通用、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等傳統幾大汽車集團瓜分。而那些所謂的“第二個特斯拉”、“特斯拉殺手”都難成氣候。
歸根結底,造車需要的資源和能力太過綜合。比如馬斯克曾批評Henrik Fisker,“他根本不懂電動車,總以爲憑藉優秀的設計就能讓電動車變得暢銷,但其實一切的根源是技術問題。”
回顧最近一兩年國內外倒下的造車新勢力,會發現它們的劇情相當的雷同。在2020年的流動性氾濫中,大量熱情流入電動車賽道,它們的估值、市值都一飛沖天。但在緊隨其後的暴力加息階段,在沒有持續資金注入的情況下,它們交付能力差、難以自我造血的弱點就暴露了出來。最終在不斷擴大的虧損之下黯然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