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門道有熱鬧 永恆山水千年看不膩

「故宮三寶」北宋傳世經典名畫郭熙〈早春圖〉、范寬〈谿山行旅〉、李唐〈萬壑松風〉將聯合展出,畫家劉墉接受專訪暢談觀賞和臨摹心得。(鄭任南攝)

故宮鎮院三寶再度合體展出,策展人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何炎泉指出,不論從大處或小處來看,這三幅作品都是既有門道,亦有熱鬧,不僅呈現北宋顛峰山水畫,亦影響後世文人畫追仿。

何炎泉指出,三件作品固然代表宋畫的巔峰,但也勿僅以此三畫的構圖、風格來分析宋畫,「甚至只要山不在正中間就被歸爲南宋畫!」他指出三件國寶之所以能百看不厭,不論佈局、動態、平衡都尤其巧妙,「要做到剛剛好,最難。」

「三件作品,不論有沒有簽名,都能代表三位藝術家最好的作品,也能看見宋畫真實、永恆的山水。」何炎泉指出,三件國寶所呈現的絕不僅是風格、構圖之美,細細從小處欣賞,也都能看見藝術家傾力用心。他說:「爲什麼說宋畫的山水是永恆的?其實不論一個畫中小小的人物,都彷彿真實得像有呼吸,在對話;連一株小草,都像是現實中存在的真實的草。」宋畫對於寫實的細緻呈現,也正是有別於明、清文人畫的差異處。

劉墉指出,三件作品的瀑布有寬有窄,不同的湍流都表現得極有變化,和後來文人畫中像是五線譜般符號化的瀑布就大不相同;三畫的松枝、樹木安排也十分寫實,如李唐的〈萬壑松風〉,每一根松針都是尖的,且朝四面發展,和後來文人畫中的「假睫毛」松葉便不同,樹木的交織、穿鬆、掩映,更是毫不馬虎。

劉墉說,三件國寶作品「連地貌、地形、地質都講究」,如〈谿山行旅〉右側一線瀑布是內凹的,表現出流水侵蝕後的地貌;〈早春圖〉左側懸崖可以看出應是受冰河磨蝕而成。何炎泉指出,從范寬、郭熙、李唐此三件作品亦可看出,三人畫中線條、皺法,具體而微地服務於物象,觀者甚至可看出山石的堅硬或柔軟,成爲千年看不膩的永恆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