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是花蓮的日常 花蓮環保局推動低碳旅遊

花蓮和平工業區及太平洋美景。(圖/報系資料照)

擁有觀光大縣美譽的花蓮配合中央2050淨零排放目標,由花蓮縣環境保護局響應縣府「慢‧精品‧花蓮」觀光政策,及「永續是花蓮的日常」願景,近年積極規畫低碳旅遊,透過輔導建置完善的低碳環境,結合低碳生活推廣,連結民衆、社區、產業與綠色景點,讓遊客在實地參訪的過程中,親身體驗與SDGs相關的可持續性實踐方式。

花蓮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長張華砡指出,推動低碳旅遊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達到無痕旅遊的目標,在旅行過程中減少產生一次性的拋棄式垃圾,因此環保局近年積極對旅宿、觀光等相關服務產業推廣低碳旅遊,並轉型成「環保旅店」或「環保旅館」,透過打造低碳產業孕育美好的低碳家園。

張華砡說明「環保旅店」及「環保旅館」的差異,環保旅店主要訴求旅宿業者不提供住客拋棄式備品,如牙刷、牙膏、小包裝沐浴乳及洗髮乳、毛巾等,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並透過祭出折扣優惠,呼應消費者綠行動;如業者有意成爲環保旅店,只要向環保局申請,經現場訪視審覈通過即可成爲低碳產業的一員。

環保旅宿業者8日參訪和平開放生態循環工廠「臺泥DAKA園區」,前往礦山景觀平臺鳥瞰整座「和平工業區」及太平洋美景。(圖/報系資料照)

環保旅館有金、銀、銅等3種標章,需由第三方認證機構審查,標準分爲環保政策、節能、節水、減少廢棄物、綠色採購、危害品管理等面向,達到某些部分就能獲得某一層級的標章,而擁有標章的旅宿纔可稱作環保旅館。目前全縣242家旅宿業者在環保局輔導下已轉型爲「環保旅店」,另外也有10家業者取得環保標章,成爲「環保旅館」。

此外,環保局爲達到低碳旅遊目標,除輔導各產業轉型爲低碳產業,另推出「綠色旅遊」,鼓勵民衆出遊時選擇綠色交通工具,如電動車、搭乘大衆運輸等,減少碳排放,併入住環保旅店,享用綠色餐飲,因此,今年特別與長年推廣蔬食的慈濟基金會合作,推動「花蓮友善蔬食旅店」標章認證,鼓勵業者響應友善蔬食。

張華砡說,友善蔬食主要提供在地當季的100%蔬食,意即食材、烹調原料及調味用品等,均不可含有葷食成分,目前縣內已有逾10家旅宿業者成爲環保、友善蔬食旅店,期望未來能有更多業者一起加入「低碳旅遊」的行列,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低碳永續小旅行 臺泥DAKA園區參訪交流

花蓮縣環保局爲推廣低碳永續生活及產業發展,8日邀請縣內環保旅宿業者參訪和平開放生態循環工廠「臺泥DAKA園區」,希望藉由企業交流吸取相關經驗,攜手推動低碳永續旅行,共同爲環境盡份心力。

臺泥和平廠營運迄今已有20多年,以水泥廠、電廠、工業港「三合一循環經濟」模式運行,除利用跨產業資源,成爲零廢棄物、低碳排的循環經濟示範基地,更與周邊社區、部落連結,達到共榮共好,近年也以太魯閣族語眺望之意,打造「臺泥DAKA園區」,讓民衆深入認識「和平」這片土地。

臺泥DAKA園區參訪交流,首站前往礦山景觀平臺鳥瞰整座「和平工業區」及太平洋美景,體會工業與聚落的連結,接着再由專人導覽解說,認識礦山如何在企業的覆育與平衡開發下,找回多采多姿的動植物生態樣貌。

臺泥和平廠以水泥廠、電廠、工業港「三合一循環經濟」模式運行,利用跨產業資源,成爲零廢棄物、低碳排的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圖/報系資料照)

第二站則到擁有「和平大堡礁」美譽的和平港,是臺灣唯一獲得綠色港口及環境教育認證的國際港,也是歐盟海事組織認證的生態港。

和平港自2021年起展開「生態方塊珊瑚移植培育計劃」,截至今年中止,面積已從3.43長到超過10.43平方公尺,且覆育區內不僅能見到極爲珍貴的硨磲貝,也吸引許多候鳥、鷺鷥、環頸雉等鳥類棲息。

和平港有「和平大堡礁」之美譽。(圖/報系資料照)

最後回到DAKA園區,參觀臺泥願景館、太陽能發電藝術裝置「和平花」、鳳梨科植物園「百鳳園」及回收雨水永續循環的音樂噴水池等,透過豐富的綠能生態亮點導覽,瞭解臺泥在循環經濟及低碳旅遊的用心。

陳姓旅宿業者表示,一般外界對水泥園區的既定印象爲「光禿禿」的樣子,透過參訪才知道臺泥近年在覆育生態的工作上,付出很大的心力,未來將持續學習其爲環境努力的精神經營旅宿,達到綠色永續的目標。

獲得環保旅館銅級標章的郭姓協理則說,臺泥不僅覆育礦山的植被生態,更將生態環保的理念,延伸到和平港內,當見到珊瑚、魚羣在友善的環境下生活,相當感動,如實感受到臺泥對生態保育的付出與用心。(花蓮縣環境保護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