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IP講好地方故事(人文茶座)
來源:人民日報
“從1號線‘陳塘莊’地鐵站出來,到附近電影院沉浸式看個電影,再找家天津本地飯館,點上一道‘乾煸魷魚須’!”這是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的天津“哪吒”主題CityWalk(城市漫步)攻略。哪吒的“風火輪”不僅劃過大銀幕,更點燃了文旅市場。
“跟着吒兒去旅遊”的火熱不是個例。從影視到遊戲,從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的詩與遠方,到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裡的山西古建,現象級IP正以強大的生命力賦能文旅產業。
爲什麼熱門IP可以?答案在於,它爲人們提供了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在現實場景中找到了與精神世界的連接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人們喜歡有故事的地方,哪怕是日常景色、尋常巷陌,有了故事,便有了與人的連接。人們看過電影、影視劇,玩過遊戲,對故事的發生地自然有了興趣,想去一探究竟。
細細看去,這些被現象級IP帶火的城市或景點都有一個共同規律,即善於將作品中的“此人”“此景”“此事”和在地文化有機結合,並賦予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創造出獨特的文化體驗。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中“有風小院”的恬靜治癒,離不開大理“慢生活”的田園氣質。劇中取景地後來被改造成咖啡店和民宿,遊客可以到小院喝下午茶,品嚐同款美食,拍同款照片,體驗劇中生活;上海市黃浦區將電視劇《繁花》打卡地納入“一街一路”示範區建設,將原本放於弄堂牆根的空調外機移至二樓懸空,小巷也從兩米拓寬至三米。老街、弄堂、青磚,遊客打卡拍出的照片更有韻味了。上海和平飯店第一時間更新樂團曲譜,每天循環演奏《繁花》插曲,讓遊客獲得沉浸式體驗。可以說,善於藉助IP講故事,讓發展文旅產業有了抓手。
如何講好故事?對於地方而言,要在保護好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挖掘、開發獨有的文化魅力,善於借力打力,把更多文化資源轉化成IP,激發發展動力,形成正循環。“當你問我爲什麼在山西總是仰着頭”,一個熱門話題,讓人們看到了山西恢宏壯麗的東方美學。通過社交媒體話題的轉化與傳播,更多Z世代感受到了千年瑰寶的傳統魅力。有數據統計,2024年前11個月,山西66個重點監測景區累計接待遊客9863.66萬人次,同比增長19.94%。
因IP吸引遊客,也要回答“流量”變“留量”之問。有城市正在思考如何有更多機會“被看見”。2023年年初,電視劇《狂飆》讓廣東寶藏小城江門被人們熟知。利用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騎樓、洋樓、墟街等特色建築等優勢,江門加強文旅資源整合,打造旅遊路線,將拍攝地附近的旅遊資源串珠成鏈。IP開發過後,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文化深耕。
期待更多寶藏城市和現象級IP的驚豔聯動,用好文化IP,講好地方故事,在雙向奔赴中創造更多可能。(何思琦)
《人民日報》(2025年03月23日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