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算力”提質增效,撬動生豬產業升級

近期,春雨綿綿,坐落在重慶榮昌與四川隆昌交界的“雙昌”智慧豬場裡卻一直乾燥溫暖。這正是得益於當地數字化養殖。

榮昌區是國家畜牧科技城建設高地,擁有國內首個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近年來,當地加快榮昌豬全產業鏈數字化建設,推動榮昌豬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走進“雙昌”智慧豬場,只見自動化的供料系統和環境控制器整齊排列。

“啪嗒——”工作人員敲動電腦鍵盤,圈舍溫度、豬隻體溫、飼料消耗量等豬隻飼養情況躍然眼前。在這裡,一個人“照顧”3000頭豬遊刃有餘,育種、飼養與管理工作變得輕鬆又科學。

另一方面,標準化手段也最大程度上減小了生豬患病風險。

豬場運營方琪金集團的工作人員介紹,豬場裡設置的物聯網平臺可以收集各區域實時影像資料,並對異常情況做出處理;各養殖圈捨實時環控和飼餵數據聯網上傳,對任何異常情況進行監管和多級報警,就好比爲豬安排了全天24小時的健康管護,使生豬存活率達到90%以上。

榮昌用數據來智慧“養”豬的腳步也在越走越快,形成不少生豬養殖的示範與解決方案。

比如,位於榮昌的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就依託自主研發的“智慧養殖管理系統”“生豬數字金融服務平臺”“屠宰GMP管理平臺”“豬肉溯源平臺”等平臺,在有效解決生豬養殖產業“日常監管”“疫病防控”“金融貸款”三大難題的基礎上,實現了生豬養殖、販運、屠宰、銷售“一網式”實時監管。

去年6月,由榮昌試點建設的重慶“生豬產業大腦”也上線發佈,涵蓋生產、監管、消費、服務四大場景,同時推出了全國首個生豬產業AI大模型。

“我們在打造‘生豬產業大腦’的過程中,匯聚了大量行業部門和企業的數據,通過數據採集共享、分析挖掘、建模,幫助養殖戶建設智慧豬場。”國農(重慶)生豬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產品總監王娟介紹。

數據顯示,目前,“生豬產業大腦”納入產業主體包括養殖戶18萬家、販運戶1.2萬個、屠宰場181家、商戶1.2萬家;完成5000餘頭榮昌豬及10家專賣店豬肉的溯源試點認證;提供智能問答、每日豬訊、生豬產業AI大模型等服務使用量超過300萬次。

智慧農業發展的廣度、深度決定了農業現代化的後勁、速度。“重慶將打造‘生豬產業大腦+未來豬場’新範式,不斷推動產業發展。”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規劃,“未來豬場”集成了智能監控、智能水電及料塔傳感等系統,通過AI算法實現環境監測、異常預警等,構建精準化養殖管理模式,可以幫助養殖企業自動化水平提高4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20%、飼料浪費減少10%等,預計每頭節省養殖成本100至200元,探索用“算力”撬動農業升級。(本報記者伍鯤鵬)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