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雙向銜接”助孩子邁好幼升小關鍵一步

來源:光明日報

當前,幼升小招生入學工作已經結束。這段時間以來,一些家長反映,他們在不少育兒羣裡都收到了“幼小銜接”的廣告,比如“緊扣一年級知識點,輕鬆入學”“輕鬆習得2000+漢字”等。記者發現,在這些暑期幼小銜接班中,所學項目覆蓋了數學、拼音、識字、書寫等小學一年級的主要知識點,有的還配有學科綜合測試。

幼小銜接有沒有必要?答案是肯定的。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關鍵而重要的一步。問題不是要不要幼小銜接,而在於銜接什麼?從市場上的各類幼小銜接班來看,大多數都聚焦於知識學習,說白了,就是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一年級的知識。爲此,有些機構不斷渲染起跑線焦慮,向家長傳遞“不提前學習會被別的孩子甩下”的觀念,以此誘導家長給孩子報班。

“幼小銜接早準備,開學壓力少一半”“一年級老師已經不讀題了,你敢讓孩子裸奔入學嗎?”各類社交、直播平臺上充斥着這類機構的營銷廣告,很多家長因此“入圈”。與此同時,如果小學不堅持零起點教學,或者考慮到多數學生已經在幼小銜接班提前學了一年級內容而加快教學進度,那麼,那些沒有提前學的學生,一開始必然會感受到跟不上帶來的壓力。這就在某種程度上驗證了培訓機構此前進行的營銷廣告。當幼小銜接的教育生態被惡意破壞,也就很難指望家長能夠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在培訓機構的狂轟濫炸中保持理性和淡定。

那麼,科學的幼小銜接應該銜接什麼?如何開展科學的幼小銜接,營造一個健康的教育生態,讓家長免於焦慮,幫助孩子順利邁好關鍵的這一步?

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的幼兒園生活結束了,以學科學習爲主要目標的小學生活開始了。這個過程不僅是學習任務的變化,環境變化、身份轉化都將導致兒童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情緒情感等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科學的幼小銜接,是給孩子做升入小學的準備。這種準備應是良好行爲習慣、心理品質、學習能力等素質的銜接,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帶領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爲習慣,讓他們能夠順利適應小學生活。

經驗表明,大量的“提前學”,所帶來的學習優勢是很短暫的。而且,不科學的幼小銜接,還可能適得其反,不利於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過早拔高意味着重複性學習,當孩子把一年級的東西提前學了,課堂上就可能認爲自己都已經會了,而不好好聽講。而這個階段恰恰是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實踐證明,那些沒有提前學過一年級課本知識的學生,上課時,反倒願意跟着老師的教學進度走,他們的學習專注度、傾聽能力、任務意識、學習品質也普遍優於那些提前學的孩子。

科學開展幼小銜接,關鍵在於形成幼兒園與小學雙向銜接、雙向奔赴的局面。2021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銜接意識薄弱、過度重視知識準備、銜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比如,首次提出了幼兒園與小學的“雙向銜接”,明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小學要堅持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這些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如果能落實到位,無疑將紓解家長的焦慮,即便面對營銷陷阱,也能從容淡定。但現實往往不盡如此,不少家長的焦慮與“兩難”從新聞中便可感受到。

對此,幼兒園既要堅決摒棄小學化,要有“送一程,再送一程”的意識,參照小學學段的教育內容及特點,採取適宜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協助兒童做好入學準備。小學也要有努力向前“接一站,再接一站”的責任感,承擔起幼小銜接的教育責任。要落實“零起點”教學,對幼小銜接工作進行細緻入微的規劃。要尊重小學低段兒童的學習特點,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合理設計小學低段課程,創設與幼兒園相銜接的班級環境,通過遊戲化、生活化、活動化的學習設計,幫助兒童逐步適應從遊戲活動爲主向課堂教學爲主的轉變。

(作者:李一陵,系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