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容貌再現 英烈精神永傳(暖聞熱評)

馬睿姍

【人物】“神筆警探”林宇輝

【故事】退休前,林宇輝曾是山東省公安廳物證鑑定中心視聽室高級工程師、首席模擬畫像專家、一級警督,並擔任國際刑事科學法庭畫像專家。退休後,林宇輝發起了公益項目,免費爲無影像留存的烈士畫像。多年來,他到過多個省份的27個城市,行程達1萬多公里,訪問過的烈士見證人超過400人。

【點評】

顫巍巍地接過父親張廷珍的畫像,山東濱州79歲的老人張連富眼淚止不住地流——1949年,父親犧牲於福建廈門,他從未見過父親的容貌。多年輾轉尋找父親遺骸未果,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幅父親的遺像。經“神筆警探”林宇輝執筆,烈士容貌得以重現,與家人實現穿越時空的“團聚”,讓子孫後輩的思念有了寄託。

起初,林宇輝計劃“爲100名烈士畫像”,如今已記不清這是他畫的第幾幅烈士畫像。“能畫多少就畫多少”,在他看來,爲烈士畫像是一項搶救性工作。隨着老兵和見過烈士的羣衆逐漸辭世,獲取第一手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少,繪製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作爲軍人後代,他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持續創作,這何嘗不是使命的接續傳承。

藝術創作需要真誠的情感投入。爲了儘可能還原烈士相貌,林宇輝走訪烈士家鄉,傾聽當地老人的描述,研究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戰爭等不同時期的服裝變化、髮型變化,區分不同地區人的面部特徵,甚至仔細推敲烈士所在部隊的衣着細節。無數烈士胸懷堅定信仰,“舍小家爲大家”,獻身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才換來了今天的山河無恙。不僅要畫準相貌,更要畫出神韻,精益求精的背後,正是林宇輝對英烈精神的崇敬。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近年來,從成立烈士遺骸搜尋鑑定中心,到上線開通“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再到發起“爲烈士尋親”專項行動,一系列有力舉措,讓無名英烈的光榮事蹟得以被人們知曉、傳頌,全社會“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關愛烈屬”的氛圍愈加濃厚。讓無名者有名、讓英雄容貌再現,是對烈士跨越時空的致敬,能夠爲後人緬懷找到情感投射的對象,爲英烈精神賡續傳承找到具象化的載體。

無名烈士數量多、分佈廣、犧牲年代不一,爲他們尋根、讓他們留名,還需要充分調動民間力量的積極性。在浙江寧波市,“我爲烈士來尋親”公益項目吸引各地400餘名志願者參與,提供烈士尋親、修復遺像證件、代祭掃等服務;在河北阜城縣,王志傑父子守護抗戰烈士墓80餘年,與社會各界一起爲72名烈士找到家人;在江蘇東臺市,顧平老人跑遍全國收集紅色文物2000餘件,整理上傳2238名烈士名錄……一個個普通人匯聚起合力,跑好傳承英烈精神的接力賽,傳遞着無私奉獻的正能量。守護英烈的路上,“神筆警探”不會獨行。

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要發揚英烈精神,汲取奮鬥力量,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讓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成爲引人向上、催人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0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