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凌晨打出了王炸,但已做不到通吃

2024GTC大會上,當外界對英偉達B200的性能驚歎不已時,黃仁勳也展現了他在通用AGI時代的完整戰略和佈局。

在硬件層,新一代Blackwell架構和B200芯片產品,順應了AI計算洶涌浪潮下對更大規模、更高效計算能力的需求。黃仁勳判斷,GPU的形態發生變化,規模更爲龐大的,用萬億美元武裝的數據中心,將成爲人工智能生成器。

在這些強大的數據中心中,新的算力將創造大量新的軟件。這些智能軟件,將呈現出新的分發模式,除了雲端,也會打包成人們可攜帶的個人智能應用。英偉達意在用NIM平臺,支持應用廠商開發智能應用,將NIM打造爲CUDA生態之後的一個AI應用級入口。

而由於智能可移動,未來所有移動的東西都將是機器人,它們需要數字孿生系統Omniverse,作爲機器人世界的操作系統。英偉達的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Project GR00T和 數字孿生系統Ominicerse API基於這一佈局。

業界觀察到,英偉達的Blackwell架構GPU產品,將進一步拉大與業界其他芯片企業在大模型訓練上的差距,這種差距甚至可能在幾十倍水平。不過在大模型推理芯片上,已有不少企業搶奪了英偉達的市場份額。

綜合這些因素,資本市場對英偉達的未來走向也產生了分歧,這支當下最受歡迎的股票,正在分裂華爾街。

01、大模型訓練算力,英偉達一騎絕塵

這場大會在聖何塞鯊魚隊的主場舉行,現場氣氛熱烈,有媒體形容這場盛會更像是一個體育賽事或搖滾音樂會。

最受矚目的,當然是黃仁勳發佈了新的GPU架構Blackwell,並釋出了該架構下的最新人工智能芯片B200。

Blackwell架構以數學家戴維·布萊克韋爾(David Blackwell)來命名。這是英偉達推出的第七代GPU。2012年5月英偉達發佈開普勒架構,推出了兩款k10和k20加速器,正式開啓了GPU時代。

黃仁勳在演講中將Blackwell與上一代架構Hopper做了對比,稱Blackwell是新工業革命的引擎。新架構下的B200包含2080億個晶體管,比H100的800億個晶體管多2.5倍。B200可提供高達20千兆次的 AI 計算性能,是H100的5倍。

Blackwell架構下GPU性能的提升,使得可支撐訓練的生成式AI大模型參數量級,擴展10萬億參數。

"我們需要更大的GPU。"黃仁勳說。過去8年時間裡AI算力需求有了1000倍增長。在Blackwell架構下,芯片之間可連接構建出大型AI超算集羣,支撐更大的計算需求。

比如兩個B200 GPU與Grace CPU結合,通過900GB/s的NVLink互連技術,構成GB200超級芯片。兩個超級芯片形成一個計算節點,18個計算節點構成計算單元GB200 NVL72。它們可通過持續擴展,最終構成包含32000 GPU的分佈式超算集羣——英偉達DGX AI超級計算機。

黃仁勳在演講中提到,GPU的形態已徹底改變,未來"英偉達DGX AI超級計算機,就是AI工業革命的工廠"。

英偉達還提供一組數據稱,由兩片B200組成的GB200,在基於1750億參數的GPT-3基準測試中,性能大約是H100的七倍,而且英偉達稱它提供了4倍的訓練速度。GB200將於今年晚些時候上市,英偉達尚未公佈該超級芯片的售價。

業界觀察到,隨着發佈新核彈,英偉達的GPU產品在AI訓練上的性能和水平,與全球其他玩家的差距在進一步拉大,甚至出現幾十倍的差距。

02、推理市場,英偉達丟失不少份額

"雖然從大模型訓練上,其他芯片廠商望塵莫及,但對於推理市場,國內外的芯片企業,還是搶了不少英偉達的市場份額。"一位資深人士告訴數智前線,僅國內就有十幾家相關企業,更不用說還有谷歌、亞馬遜等大企業。

推理追求的是"能效比",比拼每瓦的計算性能。而今年大模型落地呈現一個爆發式增長,對推理的需求已經很大了。

這也造成在兩週前,英偉達在CUDA11.6更新版本中,特意突出了一則警告:禁止其他硬件平臺上運行基於CUDA的軟件。

"它打擊的就是AI加速芯片領域。英偉達想高低通吃,既要把持訓練市場,又要圍獵推理市場。"上述資深人士說。

CUDA生態,是英偉達花20年時間持續做的"基本功"。CUDA的價值,可以用Wintel聯盟爲例,英特爾芯片每兩年升級一代,而Windows系統的完善,實際上是讓業界將系統之上的應用用起來,比如辦公、互聯網。

英偉達一方面持續推出新GPU,另一方面,它的CUDA面向生命科學、量化、自動駕駛等場景在開發庫,讓應用企業不用從零開始,直接去調用,很快就能完成一個藥物分子、自動駕駛的應用。"它的厲害之處是,可能CUDA上已經寫了10萬行代碼,對於應用企業來說,它再寫幾百行、幾千行代碼,就解決問題了。"

"我們原來一直說的一個詞叫雲原生,現在正在發生的是AI原生,但對於業界來說,毫不誇張的說,一直都有一個CUDA原生。"資深人士感嘆,因爲在CUDA上,很多應用不需要從零開始,它們可以快速切入一個領域或者一個行業。

這就是英偉達長期的護城河。英偉達禁止其他硬件平臺上運行CUDA,直接就造成兩個結果:一是在場景落地的時候,其他芯片廠商要付出的工作量會比較大;二是對於大多數芯片廠商來說,沒有了CUDA,變成了孤軍作戰。雖然它能滿足一個項目的需求,長期發展變得更不容易。類似CUDA軟件層面的投入非常巨大,有業內人士認爲,毛利率在50%以下的企業"想都別想",而追上生態,估計可能需要5~10年。

最近幾年,有報道在介紹國外追趕英偉達的芯片創業公司,目前從市場反饋看,都沒有真正做起來。

03、一年漲五倍,後續走向分裂華爾街

GTC大會召開的預期下,昨晚英偉達的股價高開,盤中一度上漲超過4%,之後出現回落,收盤價僅上漲0.7%。不過,到盤後股價略微下挫,跌1.7%。

過去一年多,自OpenAI的ChatGPT在2022年末開啓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繁榮以來,英偉達在資本市場一路狂飆,股價上漲五倍多。

2023年1月時,英偉達股價最低點僅爲142美元,到今年3月,股價最高點一度到達926美元。一時風頭無兩。去年12月底,英偉達在經紀公司分析師最喜歡的股票排行榜上,名列榜首。

隨着股價暴漲,到本月英偉達的市值最高超過2.2萬億美元,成爲了全球市值第三的公司,僅次於微軟和蘋果。

由於過去12個月英偉達股價一路飆升,一些人士判斷這隻股票會遭遇調整期,這也使得一些分析師不再將英偉達列入買入評級,在最受歡迎的股票榜上,英偉達甚至不再進入前20名。

不過在GTC大會召開前,一些分析師已經上調了英偉達的目標股價。例如,匯豐銀行(HSBC)分析師 Frank Lee 維持對 Nvidia 股票的買入評級,但將其目標股價從此前的882美元上調至1,050美元。新的股價目標比 Nvidia當下的交易價高出18% 。

看好英偉達的人士堅定認爲,市場對AI算力的強烈需求,當下英偉達的不可取代性仍然非常明顯,仍將受益於洶涌的AGI浪潮。同時英偉達的新一代芯片產品的市場需求依然火爆,例如,英偉達CFO Colette Kress在今年2月的財報電話會議時預估,下一代產品的市場需求將超過供給,尤其是今年晚些時候發貨的新一代芯片B100依然供應緊張。

而在給英偉達當下的走向潑冷水的人裡,最知名的當屬人稱"木頭姐"的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方舟投資管理公司的CEO凱茜·伍德(Cathie Wood)。她此前也大量持有英偉達股票,並斬獲頗豐。

今年2月她拋售了近450萬美元的英偉達股票,並指出市場對英偉達的期待過高,並且隨着競爭加劇和庫存的調整,英偉達未來業績有可能面臨挑戰。

更激進的聲音則認爲英偉達存在泡沫。例如有投資界人士提到,投資者應該仔細英偉達的這波AI需求驅動的股價飆升與2000年前後思科估值之間的相似之處。

看好英偉達和不看好英偉達的觀點是如此針鋒相對,以至於有人評價"英偉達正在分裂華爾街"。